3.流行性感冒

3.流行性感冒

1.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交会处,位置不深,大约0.8寸,指压力道不可过猛,应注意患者是否长骨刺或患有骨质疏松症。

2.风门穴则无特殊禁忌。

注意事项

1.大椎。 2.风门。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咳嗽、流鼻水、鼻塞、咽喉肿痛、肌肉疼痛及部分关节痛。

2.头痛、眼球后刺痛、眼睛发痒、结膜充血。

3.发热、寒颤、灼热感、倦怠或虚脱现象。

4.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下痢等。

5.发热后疼痛感会逐渐消失,但也可能持续1周。

6. 严重时可能并发肺炎、中耳炎,严重的还会造成旧疾复发而亡。

主要症状

◎大椎

img51

【取穴法】头微向前低,后颈部凸出之高点为第七颈椎,其下凹陷处即是该穴,转头摇动,较易摸出位置。

◎风门

img52

【取穴法】在大椎穴下,第二胸椎棘突点,旁开1.5寸(二指横宽)处,即是该穴,左右各有一穴。

1. 大椎:头微向前低倾,颈部凸出之高点为第七颈椎,其下凹陷处,即是该穴。本穴恰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交会处,转动头部较易摸出位置。

2. 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脊椎中心线)旁开1.5寸,即是该穴。

附记

1.专业指压可增加风池、合谷、足三里、肺俞、迎香。

2. 目前所知,对于流感病毒并没有特效药,只能做症状治疗,以及多休息、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保健等支持疗法。

临床取穴

3. 预防感冒可常刺激足三里穴,《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实验证明,刺激足三里穴对大脑皮层有良性调节作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功效。

4.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可谓诸阳皆聚之穴,能通达周身阳经,有疏风解表,温经通阳作用,主治一切外感疾病。临床显示,刺激本穴治疗风寒感冒,疗效令人满意,因此选择本穴。

5. 依中医理论,风邪入侵体内,是先风门→风池→风府。如果能在风门阻断风邪入侵,则可防止外感的发生。现代解剖学也证明,风门穴位于交感神经链附近,刺激后可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发汗解肌作用,用以治疗风寒感冒。

参考文献

1.《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著。

2.《伤寒论》汉朝张仲景著。

3.《临床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潘隆森医师著。

4.《经穴指压对症疗法》星虎男著。

5.《陝西中医》1985(4):173,李静:风门穴临床应用举隅。

6.《新中医》1986(4):36,郭子光:大锥针刺拔罐治疗风寒感冒7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