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肿、肾炎
5.水肿、肾炎
1.初期无明显症状。
2.继而出现眼眶下浮肿或四肢水肿。
3. 有蛋白尿、血尿、尿少症或无尿症。在尿液正规检查时可发现细菌尿、白细胞偏高或脓尿。
4. 伴有发热、高血压、腰部或肾部疼痛及压痛感,有时小便也会疼痛。
5.如果延误失治,最后会引发尿毒症,须终身洗肾。
主要症状
1.肾俞。 2.中极。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肾炎病人,指压肾俞穴会立刻出现酸痛反应,不宜用力过重,宜轻柔快压,使患者感到舒适为限。且应注意患者是否为老人、骨质疏松症、骨刺、椎间盘突出症之病人。
2. 中极穴之深部即为膀胱及妇女子宫处,指压时宜先行排尿,孕妇应特别注意。
注意事项
1. 肾俞:腹部的肚脐正后方是命门穴(属督脉,在背部脊
临床取穴
椎中心线上),在命门穴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可两穴同时进行指压。
2.中极:在肚脐正下方4寸的位置即是该穴。
◎肾俞

【取穴法】脊椎中心线与肚脐环平衡线交会点即是命门穴,在命门穴左右旁开1.5寸(二指横宽)即是本穴,共有两穴。
◎中极

【取穴法】在肚脐正下方4寸(四指横宽加拇指横宽)位置伴是该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阴陵泉、水分、秩边、照海、三阴交。
2. 导致肾脏炎的原因有很多种,一般可归纳为细菌性感染、免疫系统病变、毒物及药物伤害、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结石、肿瘤、先天性异常及遗传等。而传统医学以“水肿”为主诉,分为“阳水”与“阴水”,其病机总结是:“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而肾气正是全身气化功能的翘楚,所谓“气行水行”是也。
3. 刺激肾俞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有正面积
附记极意义,根据1988年《山东中医杂志》《中医药信息报》的报告,应用穴位注射法,刺激肾俞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108例,疗效成果令人满意,其尿蛋白转阴性率达40%。尚有更多临床报告指出,刺激肾俞穴治疗慢性肾炎导致之浮肿、腰痛、血压、发热等四项观察成果,均得到满意效果。选择肾俞穴为治疗本病之首选。
4. 对神经性膀胱功能异常所导致尿潴留,而引起之肾脏炎,指压中极穴,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临床上常取本穴主治膀胱炎及泌尿道平滑肌痉挛。
5. 尿毒症或洗肾患者的自然食疗,在《台湾药用蔬果的疗效与禁忌》书有详细记载,患者不妨参考一下。尤其杨桃应绝对禁止食用。
6.肾脏炎患者,饮食一定要严格控管,谨遵医生嘱咐。
7. 小便“冒泡”是代表蛋白尿的浮现,也是肾脏病的警讯,应到肾脏科做进一步检查。据报有人吃草鱼胆欲明目,结果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终身洗肾。所以动物胆,最好不食。
参考文献
1.《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著。
2.《惹眼的红灯──肾脏炎症》严鑫著。
3.《潜伏人体的慢性杀手——肾脏疾病》郑佩玲著。
4.《小便冒泡,肾脏病警讯》洪尧民著。
5.《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1):4,张文才:指按中极穴排尿。
6.《山东中医杂志》1988(5):48,中医药信息报:穴位注射肾俞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