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足麻痹(从髋部到脚趾)

7.腿足麻痹(从髋部到脚趾)

1. 从臀部、大腿、膝盖、小腿、足部到脚趾端,出现麻痹症状,时缓时急,伴有酸痛麻木或肿胀感觉。

2. 常因气候变冷而发作或使症状加剧,遇气候变热则减缓。

3. 严重者全腿出现肌肉萎缩,足部冰冷,脚趾端呈现紫黑色并失去感觉,形成肢端微细循环不良的典型症状,最后脚趾坏死,全腿运动功能丧失,形成失用。

主要症状

1.委中。 2.涌泉。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委中穴在膝腘的中间,应将大腿伸直,使其穴位暴露,指压时可用较强刺激,得穴后会有酸麻胀痛感传入整个足部。临床上也有采用坐姿弯腿,直接按摩穴位,据说效果很好。如果两脚两穴同时进行指压,效果更佳。

2. 涌泉穴在脚底部,用手指轻扣,会有痒感传入心胸,指压力道适中即可,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委中

img181

【取穴法】在腘窝横纹中点,即是该穴,左右两脚,各有一穴。

◎涌泉

img182

【取穴法】弯曲脚趾,脚底前1/3位置,有凹陷处的中间点即是该穴,左右两脚,各有一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环跳、承中、风市、承山、太冲、三阴交。

2. 腿足麻痹只是一种症状而已,其致病因素甚为复杂,诸如骨刺、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一般性膝关节炎及其他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下肢动静脉血栓等,均可出现相同的症状。治疗应先由康复科或神经科医生作专业诊

附记

1. 委中:膝腘的正中心点,即是该穴(腘:膝后曲处,俗称膝弯、腘窝)。

2. 涌泉:在脚底前1/3位置,弯曲脚趾有凹陷处的中央点,按之有酸麻痛痒传入心胸。

临床取穴断鉴别后,再进行穴道指压辅疗,不可自行诊断治疗,患者应注意。

3. 本病之作用机制可能和神经、血管、肌肉、骨骼、软组织等发炎病变及部分内分泌异常有绝对关系。以传统医学而言,这大部分均归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范畴,选择足太阳经的合穴委中作为主轴。

4. 委中穴具有理血消肿作用,对人体广泛性的筋骨酸痛、肌肉萎缩、神经走痛、感觉麻痹,临床上有一定的缓解功效。据古医文献《针灸大成》记载:“委中主治痛及拇指,腰侠脊沉沉然……风痹,下肢痿痹,筋腘挛急”。又《胜玉歌》亦言:“委中驱疗脚风缠”,所谓“脚风缠”与本章所述症状似相吻合。

5. 涌泉穴意即活力的泉源在此涌出。临床试验所见,刺激本穴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免疫力,并改善局部微细循环,且对中枢神经有振奋及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选择本穴作为改善本症的辅疗穴道。

参考文献

1.《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著。

2.《实用中医骨伤科手册》石印玉主编。

3.《临床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潘隆森医师著。

4.《完整的复健及物理治疗》台北联合门诊中心。

5.《你需要复健吗?物理治疗面面观》物理治疗学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