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晕 车

2.晕 车

1. 在人体正常情况下,因搭乘交通工具,引起突发性晕眩、呕吐、恶心、失去平衡、全身无力或无法行走。

2.严重者吐出黄色胆汁物质,并发多种宿疾。

3.轻症者,约2~3个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

主要症状

1. 百会(或头窍阴)。 2. 翳风。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百会穴接近囟会,指压力道不宜过重,如果眩晕感加重或症状不减,应改用窍阴穴。8岁以下儿童不宜。

2. 指压翳风穴时,不可转头,须面视正前方,预防头项肌受伤,如果两耳翳风穴同时进行指压,效果较佳。

注意事项

1. 百会:在两耳高点的连线与头部中心线的交叉点,即是该穴。

2. 翳风:正坐,将耳垂贴于面,当耳垂正后方,张口有凹陷处即是该穴,按之有酸痛感传入耳中。

临床取穴

◎百会

img185

【取穴法】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即是该穴。

◎翳风

img186

【取穴法】在耳垂后方小凹陷中,即是该穴,按之有酸麻胀痛感,传入口腔及颌部。

1.专业指压可增加头窍阴、筑宾、内关、合谷。

2. 头窍阴穴用来预防晕车效果很好,临床上在上车前10分钟先进行指压,可延缓晕车发作的时间。这个穴位可能和内耳半规管的平衡系统有关。本穴取法是将耳朵往后压平,在耳郭的中点与头乳突后缘交叉点,即是该穴,按之有酸痛感传入耳中。

3. 晕车的病理机制很明显,内耳半规管与淋巴液流动异常,使平衡作业系统失去均衡,而导致眩晕、呕吐等现象。穴道指压,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改善平衡中枢,对晕车症状确实有一定的缓解功效。

附记

4. 百会穴对头部疾病都有疗效,根据临床试验观察,刺激百会穴,可增加脑部供血量,改善脑部微细循环障碍,对脑部代谢作用有良好的作用。临床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老年痴呆症、健忘症、脱肛、胃下垂等,疗效令人满意。刺激本穴对同属头部疾患的晕车症,应该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所以选择本穴。

5. 翳风穴在临床上是主治中耳炎的要穴,对中耳、内耳的各种疾病如耳鸣、耳聋、耳流脓、耳阻塞、耳胀等均有一定的疗效。而晕车症归属耳疾范围,选择本穴作为辅疗。有关翳风穴之介绍请参考前文中耳炎章节,此处不再详述。

参考文献

1.《针灸大成》明朝杨继洲著。

2.《耳鼻喉医学新知》李宪彦著。

3.《穴道指压健康百科》芹泽胜助著。

4.《经穴指压对症疗法》星虎男著。

5.《针灸学》杨甲三教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