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失眠
9.睡眠障碍、失眠
1.起始失眠者,入眠困难,不容易入睡。
2. 间断失眠者,半睡半醒,时醒时睡,间歇性的入睡,多梦不寐,睡眠深度不足为其特色。
3.终点失眠者,半夜醒后不能再睡,直到天亮。
4. 所有失眠患者,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耳鸣心烦、急躁易怒、口苦脑涨、脘痞吞酸、善惊多恐、多种症候群。
主要症状
1.神门。 2.三阴交。
最有疗效的穴道
1. 神门穴在手腕横纹附近,穴下面为腕骨与尺骨接处,不宜用力过猛,否则会伤及骨膜,造成骨膜炎。
2. 据古医书《铜人图经》记载,三阴交搭配合谷会造成孕妇流产,因此怀孕者不宜指压三阴交,可用百会穴代替。
注意事项
◎神门

【取穴法】掌后,手腕横纹内端,即腕骨与尺骨相接处,即是该穴,左右两手,各有一穴。
◎三阴交

【取穴法】足内踝中心点起往上3寸(四指横宽)位置即是该穴,左右两脚,各有一穴。
1.专业指压可增加内关、申脉、心俞、百会、印堂。
2. 失眠在传统医学称为“不寐症”,其病因有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火上扰,胃腑不和,心胆虚怯等,虽然辨证分为五类,但其病位在于心。所谓心藏神,主神明,心神不足是最主要病因。
1. 神门:在手掌后锐骨之端,腕骨与尺骨相接处,即手腕横纹内端,仰掌取穴。
2. 三阴交:足内踝中心点起,往上3寸(约四指横宽)的位置,按之有明显酸、麻、胀、痛感。
附记
临床取穴
3. 神门穴为心经之原穴,所谓“五脏六腑之有疾者,都是其因”,本病肇因于心神不足,所以取神门为主穴,因其具有宁心安神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失眠症。根据临床医学报告,刺激神门穴治疗失眠2 485例,结果显示,两个疗程(15次一个疗程)后,入睡顺利及睡眠时间充足者1 096例;自觉失眠症有好转,睡眠时间延长者1 362例,无效者27例,疗效成果令人满意。
4.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失眠症和脾、肝、肾三个足阴经有密切关系,如脾经的心脾两虚,肝经的肝火上扰,肾经的阴虚火旺,所以选择三经的交会穴:三阴交作为配穴。
5. 三阴交穴无非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综合古代文献来看,其功效在于畅通脾、肝、肾三经的经气,使三经经脉调和,气血流通。继而降低神经及血管的兴奋性,使心神得到宁静而能入眠。《针灸临床经验辑要》记载,凡见失眠者,常加配三阴交穴,其理即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王维一著。
2.《中国针灸独穴疗法》陈德成、王庆文主编。
3.《中国针灸》1986年(6);18,程隆光:针灸神门穴为主治疗失眠症2485例。
4.《针灸甲乙经》晋朝皇甫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