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包录音手册
空间印迹:电视学院“光明影院”录音棚
身份印迹:2018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
记录者:陈中瑞
在“光明影院”录音棚墙壁的角落,挂着一本有着黑色封面略显沧桑的录音手册。它貌似并不起眼,一角也已经被翻起褶皱,更有陈旧之感。但这本手册却是我们的“镇棚之宝”,每当录音员碰到困难的时候都会立刻求助于它。录音手册的故事要从2018年开始讲起。
在我刚刚加入“光明影院”的时候,每一次录音都是之前的志愿者师哥当面指导。可当师哥不在时,遇到困难还得靠远程视频来求教以解决问题。随着“光明影院”项目的成长,加入的新成员越来越多。2018年在“光明影院”制作的104部无障碍电影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工作程序的不规范导致的质量差异。痛定思痛之后,我们一致举手表决,要整理一个类似于录音宝典一样的懒人包工作手册。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制作录音手册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刚刚加入到这个项目当中的志愿者更快地了解软硬件的操作,顺利推进工作;二是让录音工作更加标准化,减少后期调整的压力。
从这两个视角出发,我想到了一个很相似的情景——当电脑出现故障时,我们都转而求助网络,去查找Step-by-Step的教程,以便按图索骥解决问题,这样既便于操作,也不容易出差错。好吧,那我们就来做一版懒人包的录音手册吧!
确定制作方向之后,我按照平常录音的操作步骤,逐个记录,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拍照、截屏,用图像的形式进行引导,连开关机的位置都做了明确的标示。初稿完成后,我请了两位从来没有参加过录音工作的志愿者,按照我写出的手册,自主操作,而我则时刻观察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感到困惑和遇到障碍的步骤,进一步修订初稿。如果志愿者需要在某一个环节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寻找某一个按钮,我就会对这个按钮的具体位置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最终,一篇长达17页,几乎囊括了从进入录音棚,到开始录音,再到保存文件的所有详细步骤的录音手册出炉了。
懒人包录音手册完成后,其实一点也不懒。反而它成为最忙碌的工作参考;不过有了它,新加入的志愿者不需要再进行专门的对接,只需要翻一翻录音手册便能快速上手完成任务。从过去的口授操作到现在的规范化指导手册,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实际上,在“光明影院”工作中,除了录音,配音、剪辑、混音都有操作手册,剪辑、混音有十几个步骤,每一步都清清楚楚,配音手册则标注了配音规范,比如在表达情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为了团队的可持续化、高质量化运营,我们还特地制定了团队章程。这样的规范化的运营,也让无障碍电影的制作速度与质量大大提升,让无障碍电影有了可复制、可传播的可能。
每次进入录音棚时,角落里那本懒人包录音手册都会多几道褶皱,每每想到这本手册给志愿者们解答了无数的困惑和能够避免的操作失误,我的心里就踏实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