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小光明,我是幸运的

成为小光明,我是幸运的

心情印迹:幸运、值得

身份印迹:2018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

记录者:璩一为

当我坐了很久突然起身的时候,由于血管和神经长时间受到压迫,我会感到头晕目眩,眼前瞬间像被谁蒙上了密不透光的黑布,太阳穴周围的血管突突作响,全身无力。我的眼前除了黑暗,就是闪闪亮亮的星星样的光点。但这样的症状只会持续几秒钟,随着血液流通,眼前的黑布被渐渐拉开。当这个世界又明亮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甚至会惊叹于这个世界重新展示给我的光明和斑斓色彩。尽管我每次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供血不足,但当光明消失,我的眼前只剩黑暗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残酷的念头会毫不留情地闯入我的脑海——如果我这次恢复不过来怎么办?如果我真的就这样失去了视力该怎么办?

我无法想象失去光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仅仅在黑暗中体验了几秒钟,就已经让我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在失去光明和色彩的世界中生存,是我没有勇气去想象的。中国有近1800万视障人士,他们的生活中或许是模糊的,或许是黑白的,也或许全是黑暗。

也许是机缘巧合,我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进入了电视学院,进入了“光明影院”。

“光明影院”于我而言的意义,并不在于她的影响力,抑或是她能带给我的工作经验,而是一个释放自己十几年来不断积聚的同情与无奈,终于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契机和目标。我们并不是专业的医学专家,我们无法让他们的世界彻底恢复光明。但我们至少能在他们的心灵世界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无形的宫殿——无障碍电影。我们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计代价地为他们修建通往电影这一人类想象力最美好的结晶的桥梁。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先进的设备和在专业领域充足的知识储备。我们很清楚,在现有条件的辅助下,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真的能够实实在在改善这一现实。熬夜在键盘上敲下的数万字的讲述稿,为了表述准确而拖动的无数次进度条,高强度配音而嘶哑干涩的嗓子,剪辑完成时酸痛的肩膀,密密麻麻而井然有序的排班表,所有的这些都能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和作用。也许是“看到”《超人总动员》时孩子们脸上的激动,也许是“看到”王多鱼向夏竹告白时姑娘的会心一笑,也许是“看到”冷锋和反叛军厮杀时男子专注的神情,也许是“看到”黄英姑决定加入八路军时老人紧握的双拳。当你得知这些都来自于你的讲述稿、你的声音,你所有的努力和拼搏都无比值得。

这是我的内在驱动力。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世界、影响世界,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情。如果你知道你能够阻止这场龙卷风,改变这场灾难,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而对我来讲,外在的驱动力来自于整个团队。

随着工作不断进行,我们的工作流程不断向系统化、专业化推进。专人专职,流程管理逐渐明晰,各个环节紧密连接,毫不拖泥带水。所有人以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方式进行着这项事业。最让我惊叹的是无障碍电影制作的教程编写。能够把一项工程完备化,甚至通识化地阐述给初学者,这背后所蕴含的并不只是单纯的普及音视频制作教程。这相当于给予了所有像从前的我一样,所有的充满对视障人士的同情心的人,和所有想要做出努力却不知道从何做起的人,提供一个奉献力量的机会。试想,当我们的专业教程真正成体系化推出后,当高质量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并不只局限于高等学府内时,当社会各界共同为无障碍电影制作事业贡献力量时,这将是怎样的盛景!

感谢辅导老师和主创团队的认可,我很荣幸,成为“光明影院”参加“互联网+”大赛的演示文稿的制作者。PPT是一个很简单的软件,但如何让你的画面有力地辅助你的讲述,同时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我和主创团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思和打磨,对任何一个页面的任何一个元素都要考虑再考虑。

这是一个艰苦且漫长的过程。我们不断推敲不断修改,仅大体框架就改了近十版。但在我和他们共同度过的这些日子里,我能够清楚感受到,整个团队并不是为了比赛奖项而奋斗。我们是为了将无障碍电影讲述事业介绍给所有人;为了所有人去更加关注视障人士的精神世界;为了让视障人士也能感受到电影的美妙。与此相比,一个比赛的奖项也不算什么了。

能在这样的组织和团队里工作,成为小光明,我是幸运的。在得到各大央媒报道和认可的时候,在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时候,在得到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帮助的时候,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的时候,我都感到了强烈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我要把这份幸运融入我所讲述的无障碍电影中,传递给“光明影院”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