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终点的光明征程

一场没有终点的光明征程

行走印迹:从北京到杭州,从5月到10月

身份印迹:2018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记录者:陈红

5月26日,春末夏至,天气微暖,“光明影院”团队参加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校赛决赛。

此时,距离5月19日的公益放映结束刚刚一周,整个团队还沉浸在攻坚克难完成104部无障碍电影、顺利举办2场大型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并受到视障人士肯定的温暖和喜悦中,团队成员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一切都似生机勃勃的春日般美好。

接收到校赛决赛通知的时候,团队一边进行着日常制作和放映的工作,一边按照自己的理解准备着比赛的PPT和陈述。

“光明影院”团队就这样去参加了一场不太熟悉的比赛。

从答辩室出来的那一瞬间,团队核心成员都陷入了沮丧和沉默之中。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打击。在答辩室里,我们将引以为傲的成果展示PPT激情陈述之后,没有收获设想中的掌声与肯定,取而代之的是专业评委的辛辣点评,“你们这是成果汇报的逻辑,不是参加创业比赛的逻辑”。评委针对项目的创新点、成本构成、运行模式、受众反馈等方面提出疑问,并根据团队的回答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答辩结束后,团队核心成员立刻就比赛陈述过程中评委的指导意见展开讨论,检讨了整个过程中的失误,并顺势在专家的指导意见下,梳理了当前的项目团队发展情况。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挫折和调整,团队才能进一步成长。

“你们这是马失前蹄!差点大意失荆州啊!”“光明影院”的指导老师对于我们校赛的表现很失望。

然而,没有多余时间留给我们悲伤了,在紧张不安的等待中,传来“光明影院”项目团队在校赛中险胜的消息,北京市赛,出征在即。

时间紧急!项目核心成员连夜开会,复盘校赛中的失误表现,并根据校赛评委的指导,梳理项目的创新点、成本构成、运作模式、团队成员、社会影响,等等,为新版项目计划书的撰写做准备。

王海龙、蔡雨和我三人组建小队,开始合作撰写项目答辩。6月23晚上,截稿的最后一天,三人通宵接力修改项目计划书,一人累了就暂去休息,另两人继续工作,撑不住了再把休息的人打电话喊醒,接力完成工作。最终,交上去的第26版项目计划书通过审核,成稿19681字。

项目计划书成功递交的这一天晚上,我梦见“光明影院”的核心成员正在参加团体接力赛跑,当我从队友手中接过接力棒,向着前方奋力奔跑时,老师和同学们在一旁呐喊助威、微笑陪跑,我明白,这是为集体荣誉而战,跑!跑!跑!向着前方一路奔跑!

7月9日,双创比赛北京市赛在北京邮电大学举办,“光明影院”一众老师和学生前往参赛。在前往赛场的大巴车上,在候场准备的教室里,在比赛教室的门口前,5位要上台答辩的核心成员,不停地做着演练并和指导教师们讨论着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初赛是在一间多媒体教室里,十几位专家评委坐在台下,5位核心成员身着白色志愿者服站在了台上。我的手上抱着我们的无障碍电影数字盘,身边是微笑着的身姿笔挺的队友,台下是评委们认真而期待的眼神,王海龙作为主答辩人,站上讲台开始陈述,“这是北京市盲校的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作王正,在一次公益活动中,我们偶然认识了他。他告诉我们,平日里,有很多事情他都可以自己完成,然后,看电影这件对我们来说稀松平常的小事,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却是困难重重……”评委们纷纷点头,答辩顺利进行。

第二天早上,北京市决赛在北京邮电大学体育馆内举办,“光明影院”团队站在了决赛舞台上。这一次,仅有主答辩人王海龙一人站在巨大的显示屏前,向着台下数百名专业评委和观众做陈述。这一次,指导老师和队友都只能在台下默默为队伍加油,这一次,没有问答环节,意味着没有加分环节,也意味着一点失误都不能出现。“各位老师好,我们是来自红旅赛道的“光明影院”团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铿锵有力的演讲结束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分数公布,91.97分!看到分数的一刹那,团队沸腾了,一直陪伴我们参加比赛的指导老师,也忍不住热泪盈眶、雀跃欢呼。

经过两个月4轮激烈的厮杀,“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团队在北京市89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一等奖,红旅赛道第2名,北京市总排名第7,顺利进入全国总决赛!

10月15日,恰逢全国第36个国际盲人节之际,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项目团队联合全国十个省市共同举办“十省联动”公益放映活动,以无障碍版本的《开国大典》公益放映活动,邀请全国视障朋友们共同庆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就在同一天,怀揣着紧张不安的心情,我们5位参赛队员再次身着白色的志愿者服,站在了答辩教室里。不同的是,地点是在美丽的杭州浙江大学,台下坐着的是国赛的专业评委,对手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高校学生。

金秋10月,美丽的杭城满城金桂飘香。浙江大学的校园里,红旗飘飘,彩旗招展,到处悬挂着双创比赛的巨幅展板和宣传标牌,青年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站立在一个个答辩教室门口维持秩序,指引着来自全国的参赛队伍入场参赛。电视学院平日里严厉的领导、老师们此时就像站在校门口等待孩子高考结束的父母,挤在另一间小教室里,观看着大屏中的比赛现场直播;教学楼外的电子大屏中,实时滚动着每支队伍的比赛成绩

主讲述人蔡雨在台上自信而骄傲地展示我们的团队成果,我们4位参赛队友站在一旁,微笑着频频点头,迎接评委们赞许的目光。这的确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经历了一整个暑假,“光明影院”针对市赛后专家的辅导,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加强项目优势,改善项目短板。团队一方面继续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完成了“70年70部”特别计划:选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每一年的经典电影,将其制作成无障碍版本,使视障人士能够在举国欢庆的浪潮中感受电影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项目继续推行无障碍电影的全国公益推广和放映,大力践行青年红色之旅活动,深入内蒙古大青山革命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福建宁德等地,将无障碍电影送到贫困地区,以电影中的精神内核激发贫困地区视障人士脱贫脱困的内生动力;同时,将无障碍电影送到视障人士家中、手中、按摩店,打通无障碍电影赠送的“最后一公里”。

看着台下的一双双眼睛,我的思绪无限翻飞。9月28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双创国赛,“光明影院”团队再一次闭关集训。整个国庆期间,团队核心成员每天待在一起,从早9点到晚11点,驻扎在电视学院三楼舆情会议中心讨论讲述稿、修改PPT。这一次,讲述稿前前后后变更过50多遍,视频有30多版,PPT改了20多遍。

10月9日,距离出发去杭州的日子只剩3天,稿子还未过关,PPT还不完善,团队成员有些紧张。赵淑萍老师亲自上阵,凌晨1点还在手把手教我们做PPT,告诉我们做PPT也如做节目,内容为王,干货内容重于动效形式,并帮我们精简内容、提炼每章纲要;秦瑜明老师深夜12点还在陪着团队剪辑小片;高晓虹老师带着一众老师给我们开会,像上课一般拉片,语重心长地教授我们“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叙事逻辑;吴敏苏老师陪着主陈述人蔡雨一遍遍进行排练,指导其演讲技巧;赵希婧老师、张龙老师、曾祥敏老师、郑志亮老师、白晓晴老师等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整个学院都在为荣誉而战,整个学校都为我们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回到答辩现场。最后30秒,评委老师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的项目模式新颖,意义突出,且有着不小的盈利空间,请问你们未来将如何平衡项目的商业性和公益性?”话筒交到了我的手里,我的声音微微颤抖,将心目中那个早已默念过无数遍的坚持与信念大声道了出来:“‘光明影院’是一个公益项目,它的初心与目标就是为了让视障人士与明眼人一样,享有日常观影的权利。三年来,‘光明影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一些企业和政府捐助项目的同时,一些商业公司也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目前,政府、企业、基金会的捐助足够维持我们的运营,接下来也会去尝试更多的募资渠道和筹款方式,商业诱人,但我们选择做公益,我们期待无障碍影视产业链的发展,我们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视障群体,我们更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问答完毕,进入打分环节,显示屏上的打分进度条缓慢旋转,我们焦急地盯着显示屏,得分88.36,团队再次陷入沉默,想起校赛的失误,市赛的91.97高分,低气压笼罩着,我们遗憾、不甘,却不知哪里出了问题,就这样垂头丧气地走出了答辩教室。

然而,惊喜与意外同时传来。

“你们目前是第一!”

指导教师们在微信群里报喜,我们诧异着,不敢相信,却在走出教室的路上被别的队伍成员认出,“快看,他们就是‘光明影院’,现在排名第一”,我们悬着的心,才有了一点点着落。

面对意料之外的好成绩,团队成员波澜不惊。没有校赛时的沾沾自喜,没有市赛时的激动万分,反而异常平静,这是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坚定。功不唐捐,玉汝于成。50多版讲稿,30多版视频,20多版PPT,“朝9晚11”的日子里,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一步一步,换来幸运。曾经,数十位指导老师熬着夜悉心指导,为我们保驾护航;曾经,队友们咬着牙相互打气,一路拼搏毫不言弃;曾经,每一位“光明影院”志愿者微笑付出,期待着用自己的声音唤醒视障人士的光明。

聚沙成塔,积善成德,2019年10月15日,第36个国际盲人节之际,“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团队,终于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以红旅赛道小组第三,赛道第六的好成绩,斩获全国金奖!

颁奖典礼上,国歌响起,身后传来稚嫩的童声,我忍不住热泪盈眶,自豪与骄傲油然而生。这是一场从3月开始筹备、教育部11个部门共同筹办的举国瞩目的教育盛会,这是一场“百国千校”的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这是一场全球五大洲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院校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支参赛团队参赛的双创“奥运会”,站在红艳艳的五星红旗之下,身边汇聚着全国最优秀的热血青年,感受着国之昌盛,民族之富强,青年之希望,我才明白大赛“以赛带学促创新”的深刻含义。

荣耀得来不易,是实力,亦是努力。

一路走来太多心酸与波折,太多艰辛与不易,太多泪水与欢笑,迷茫过、委屈过、失败过,却仍在奋斗着、骄傲着、自信着、坚持着!

其实,我们不是非要争一个输赢,拿一个国奖,而是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们——为集体而战!为视障人士发声!我们千锤百炼几十遍,不过是想要把“光明影院”与视障人士的故事,在那短短的10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中,尽可能多地呈现出来。

水面露出了冰山一角,冰山之下隐藏无尽深海。“光明影院”,一部部无障碍电影的背后,关乎的是人权平等和社会文明。就像我们的演讲稿上所写的那样,“我们想让视障朋友能和你、和我,一起坐在同一个影厅,观看同一部、同档期电影。和明眼人一样购票、入座。真正实现平等、共享、参与。”我们只是想把我们热爱的、坚持的、坚信不疑的,每个人的小小的努力,说给世界听。

如果没有加入“光明影院”,我不会深入接触视障人士;

如果没有参加“双创比赛”,我不会了解“光明影院”四个字背后的重要意义。

以公益之心,用专业之能,汇青年力量,为视障人士建“精神盲道”,促影视产业无障碍化,推动社会公平、文明进步。加入“光明影院”的时间越长,越觉得项目伟大。

商业诱人,但我们选择公益!

道阻且长,但我们决定坚守!

不忘初心,我们一直在路上!

征程遥远,没有终点,就且坚定地、温暖地向着光明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