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议案@“光明影院”

两会议案@“光明影院”

国家印迹:贾樟柯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发展我国无障碍电影的议案

身份印迹:2018级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

记录者:李怡滢

“2019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著名导演贾樟柯在调研‘光明影院’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无障碍电影的议案。”

当我的室友逐字念出这则新闻的时候,我一下子从座位上弹起来,一瞬间惊讶、兴奋、骄傲、紧张等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没有想到才成立不到一年的“光明影院”竟然被两会“@”了。原来,真的有人看到了我们的行动;原来,我们点滴的付出,真的可以释放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

全国的目光都在关注着两会,2019年,贾樟柯在议案中多次提及“光明影院”,“光明影院”被两会@。在“贾樟柯”“两会”双重光环的笼罩下,“光明影院”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虽是在调研“光明影院”的基础上提出该项议案,但贾樟柯与无障碍电影的渊源,不止于此。13年前,贾樟柯执导的影片《三峡好人》就在上海推出了专供视力障碍人士观看的版本。在那个无障碍影视未成规模的年代,贾樟柯作出了一次具有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的尝试。13年后的今天,“光明影院”志愿者师生们经过影像修辞转化撰写而成的讲述稿、专业的电影讲述感与演绎感、研创的智能混音技术、面向全国的公益放映推广模式,每星期让视障人士看上两部电影的成果,在告诉每一个人:无障碍电影的发展是时候了!

贾樟柯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的议案》,希望协助解决无障碍电影在立法、版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中国无障碍电影向前发展,满足视障人士及广大残疾人朋友的文化需求。具体来说,一是建议国家为无障碍电影立法,二是建设、完善无障碍电影技术标准,三是减少无障碍电影版权限定,四是提升电影院的无障碍观影服务。

后来,作为新闻传播学部的微信公众号编辑,我有幸在校园媒体平台上,向更多同学介绍无障碍电影,分析议案背后的世界意义。同时,也“蹭一下两会热度”,借此机会介绍“光明影院”,推广“光明影院”。

2013年6月27日,连同我国在内的80个国家签署了《马拉喀什条约》,2016年9月30日正式生效。这则条约,放松了对专为视障人士提供的图书在印制和国际转让时的限制。但无障碍格式版的硬质作品究竟该不该适用“版权限制与例外”,是《马拉喀什条约》谈判过程中最大的争议点,更是目前我国无障碍电影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时至今日,为了无障碍电影在视障人群中更大范围地合法传播,贾樟柯提出了“为无障碍电影立法,减少无障碍电影的版权限定”。此法的完善,将解决横亘在“光明影院”电影版权与视障人士方便自由收看无障碍电影之间的问题。将合法破解“光明影院”的掣肘。这无疑给“光明影院”带来了信心与希望,“光明影院”的未来将变得更加清晰明朗,我兴奋,我期待。

在我国,无障碍电影的制作与推广也经历了多年、多样的尝试。2009年,上海电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我国第一部专供视障人士欣赏的无障碍电影《高考1977》,2011年,中国盲文出版社与上海电影音像出版社共同开启中国无障碍电影项目。除了大的机构外,也有很多志愿者在社区、院线组织视障人士观看电影并进行现场解说,也曾在上海世博会上为视障人士专场播放无障碍电影,但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制度化行为。

如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模式化的无障碍电影生产与放映?有法支撑是第一步。

解决“无障碍电影”的立法和版权问题,是关注残障人士精神世界的起点。这也是贾樟柯此次提案的目标之一。

在贾樟柯的采访中,两组数据的比对让我记忆犹新。2018年,我国的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生产了超过1000部电影,电影已然成为我们最日常的文化、娱乐消费形式之一。另一个数字,是我国有1732万视障人士,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未来,这个数字会不断增加。

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主席库拉斯加让·萨巴拉特朗说:“社会必须认识到,残疾人包括盲人和视障者,有着与身体健全人一样的希望和期待。如果给予同样的机会,他们会做的和健全人一样好。他们必须得到机会。”

贾樟柯说:“我提出的这些议案不一定都能在短期内落实,需要电影人不断呼吁、努力,逐渐赢得社会对导演群体权利主张、对残疾人群体享受电影的理解与认同。”

我也想说,不管这条路有多远、有多难,“光明影院”会在路上,我们每一位志愿者会在路上,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行,与我国1732万视障人士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