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戏,站着配才过瘾
记忆印迹:制作的最长的一部无障碍电影
讲述印迹:武打戏《少林寺》
身份印迹: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科生
记录者:陈敬瑜
“这是我配过的最难的无障碍电影!”配完《少林寺》后,我和师哥一起感叹。
《少林寺》是“光明影院”“70年70部”影单中最后添加的电影。全片只有一个女性角色,武打戏及无台词部分极多。接到这部电影时,老师强调多次:“这是一部真正的武打片!”
拿到稿子,大段文字录下来,总会因为读错而叫停。更不用说声画配合了,不是跟不上节奏,就是画面和文字对不上。也不必说语速了,语速快了易读错,语速慢了又不符合电影节奏……这部“真正的武打片”给我连环暴击。
为了配合电影节奏、保证声画配合,我决定将已经成型的讲述稿再改一遍。武戏画面的讲述,是不可能细致照顾到每一个动作。我们需要,也只能抓住人物的主要动作;而武戏中回合感特别明显,每个回合中每个人的攻守位置也不同。只要抓住了每个回合中人物的攻守位置和关键动作,再配以有节奏、有起伏的讲述就能胜任无障碍武戏的要求了。
比如,电影的末尾,主人公觉远和反派王仁则有一场激烈的近身搏斗。他们的搏斗地点从水上到地面再到船上,这一部分的打斗戏也由此被分成三个部分。当觉远处于攻势,就要抓住他攻击王仁则的重要动作。例如,“王仁则紧紧掐住觉远的脖子。觉远却反守为攻大力扭住王仁则的手,重重地打了他好几拳。接着,借机跳到王仁则身后,一个后抬腿踢中他的要害,将他踢入河中。”一个“反守为攻”既能很好的描述人物状态,又能带动观众的情绪,把握好讲述的节奏。
按照这样的方法改好稿后,我调整好心情,拿着稿子坐在椅子上,却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有些别扭,感觉怎么也不在状态。
“站着配吧!武打戏,站着配才过瘾!”于是,我站起身来,把稿子放在架子上,推开桌椅,开始站着讲述。
站着讲比坐着讲的感觉好太多了:我可以解放我的双手,尽情地做我想做的一切肢体动作。当觉远拿着大刀和王仁则打斗,我也紧紧地攥着拳头,融入电影节奏中;我可以解放我的双脚,前倾后退都没问题。当觉远跳上桅杆,我也仿佛一跃而起;我可以解放我的身体,站起来似乎被释放了,我的心也随着电影一起变幻、起伏。
这是我参与制作最长的一部无障碍电影:连续三天进棚,将近36个小时“泡”在录音棚里;这是我身体压力最大的一部无障碍电影:三天高强度用嗓子,嗓子持续保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这也是为“光明影院”付出很多心血的一部无障碍电影。
最后,《少林寺》无障碍版本制作完成了。电影的主题曲《牧羊曲》也成功成为“光明影院”团队的“洗脑神曲”。
这是“光明影院”的记忆,也是我终生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