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最纯净的一次采访
事件印迹:2019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身份印迹:2019级博士研究生
记录者:蔡雨
深蓝色的校服外套,短马尾,1米7的个子。李李(化名)小朋友,是我在北京市盲校邂逅的一位初中女孩。
《开国大典》164分钟的放映活动结束时,已经是晚上9点。李李看得特别开心,我邀请她留下,在多功能厅放映现场,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采访。
无论我问她什么,她的回答一定会急迫地加上一句“谢谢,谢谢哥哥姐姐!”我问了她几个问题,她就重复了几次。
我问:“你喜欢看哥哥姐姐做的无障碍电影吗?”她迫不及待地回答,“喜欢,我已经看了十几部了,但是还想看更多的,就怕你们之后不来了”。她的声音突然降了下来,期待着,又怕期待落空,“姐姐,你们还会来么?上次你们来,我就没赶上……”我的喉咙突然变得很紧,心里酸酸涩涩的。
我下意识地想去保护她,她的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眼睛虽然闭着,却笑得弯起了眼角。“她的梦那么甜、那么好,没什么可‘同情’‘可怜’的,她过得很好,我不该这么想。”我一遍遍地批评着自己的偏见,不想让她发现这个姐姐的感性,更不希望她察觉姐姐曾把她想得很脆弱。于是我把声音压得很轻,小心掩饰着情绪,继续采访。
我自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采访。直到采访结束,我扶着她从椅子上起身,往教室外走。特别自然地,她抓了我的胳膊一下,扭过头问我,“姐姐,你是不是感冒了?感觉你的声音和之前听你讲电影时的不一样。”刹那间,尴尬、羞愧、感动、自责……我梗住了,不知该如何接话。“姐姐,你真的没有不舒服么?姐姐也早点儿回去休息吧”,她停下脚步,似乎想确认我真的没事。我忙说:“没有没有。”又怕她继续追问,改了口,“就一点儿小感冒,没事的”。
也是从那一刻,我再次认识到:我们在关心这些视障朋友们的时候,她们也一直在关心着我们。我们的爱没有差别,不分多少;我们的心同样温暖,同样炽热。我们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她们的同时,她们也在用自己的力量支撑着我们。我们之间,不是一场自我感动的追及,而是一次彼此成全的相遇。
真好,能在梦想很干净、爱很纯粹的24岁,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