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专业到彼专业

从此专业到彼专业

讲述印迹:张艺谋导演的《影》《红高粱》

身份印迹:2018级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

记录者:温莫寒

本科时学习播音主持的专业背景和配音经验,让我对话筒前的释读工作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无障碍电影画面的理解和细节的抓取却着实让我颇费了一番功夫。

我释读的第一部无障碍电影是张艺谋导演的《影》。这部电影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以黑白色调为主,展现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但是,视障朋友们没办法感受到色彩,该如何让他们感受电影的意境呢?

我的做法是在撰稿的过程中增加对细节的抓取,多进行环境描述,并且用通俗易懂的形容词进行讲述。讲述的过程中,也会配合背景音乐传达出画面的隐含意义。

为了展现中国武术的美感,影片中将大量的动作戏进行了慢动作处理,这就使原本暴力的场面增加了美感,那么在解说上也不能用过快的语言节奏,而是应该多展现动作的细节,通过细节展现美感。这样的情况在释读《红高粱》时再次遇到。《红高粱》是张艺谋另一部代表作,影片中用大量的红色来展现特殊意境,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告诉盲人朋友们“红色”,而是告诉他们“红色的意义”。在打磨一部又一部影片的过程中,我慢慢地越来越“专业”,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的听众是这样一群可爱的视障朋友。

由于在播音方面的专长,在加入团队半年后,我成了监听组组长,负责在其他志愿者配音的过程中纠正字音、调整情绪等工作。从此专业到彼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更深的则是关于“声音的意义”。

过去,可能自己是播音生的缘故,我们自信声音动听,就会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声音上,注重字正腔圆,注重状态积极,注重表达技巧,却忽视了声音最重要的作用是传递信息,而相比于所谓的表达技巧,传递信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是真诚。华丽的声音中没有真诚,就宛如锦绣里的枕头——华而不实。在监听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问题比较普遍。虽然大家不一定都有播音主持的学习背景,但往往会被眼前的文稿禁锢住,只是在“念稿子”,而把“念稿子”的目的抛在了脑后。对于“光明影院”来说,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如果只有华丽的声音,还会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我们的声音是视障观众走进电影世界的眼睛,必须能够将他们带入电影情境,就像在他们的耳边娓娓道来,引领他们感受世界的多彩。

真诚的讲述胜过任何技巧,而真诚也是“光明影院”讲述电影的第一要义。真诚,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时刻把视障观众放在心中,时刻为他们着想,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考虑他们是否能够听懂。本着这个出发点,我在监听的过程中会额外关注大家的讲述感,自己也会闭上眼睛倾听每一位同学的讲述。渐渐地,大家有了这种意识,声音中也有了更多的温度,传递出了更多的温暖。

所谓声音,不过是一个工具,它的意义不在于多动听、多优美,而在于多真诚、多温暖。对于健全人来说,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声音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它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一笔,我们早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感受到了世界的多彩。而对于视障朋友们来说,声音是他们与这个世界的主要接口。从专业到专业,从播音专业的学生到“光明影院”的一名专业讲述志愿者,我和其他的志愿者们一直在努力,用最专业的态度和最真诚的声音,为每一位视障朋友带去最温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