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无法完成的放映活动

一个看似无法完成的放映活动

行走印迹:“光明影院”走进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身份印迹:2017级博士研究生

记录者:王海龙

2019年4月14日,对于许多“光明影院”志愿者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们完成了一个mission impossible。

这一天,在北京西单大悦城首都电影院,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光明影院”公益放映活动顺利举办。周日的上午,西单大悦城人潮涌动,102位盲人观众和61位陪同人员在60多名师生志愿者和50多名社会各界志愿者的保障下,一同走进位于西单大悦城10层的首都电影院,共同观看“光明影院”团队制作的无障碍电影《西虹市首富》。全程无障碍,所有程序零失误

时间回到2018年的冬天,“光明影院”与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商谈“光明影院”和北京国际电影节合作的事情。我一开始有一点不敢相信,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一个面向国际的电影盛事,当时只有一岁多的“光明影院”能走进这样的专业电影盛事吗?服务于盲人的“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与国际电影节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第二年的春天,临近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日子。项目组开始筹备这件事,我和组委会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在详细阐述我们的方案以后,我焦急地等待着回复。没有任何“繁文缛节”,组委会的回复是:“好!你们找一个对盲人来说最方便的电影院,剩下的我们来安排。”这一句干脆利索的回答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当即,我就联系北京歌华有线的工作人员,请他们来协调盲人观众。于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北京歌华有线三方开始联动筹办。

很快,影院选定首都电影院(西单店)。这是一个拥有70年历史的电影院,有9个放映厅,最多的放映厅可以同时容纳300名观众。此时,歌华有线也已经向北京市盲校和北京市朝阳区盲协发出了邀请,原定观众名额100名很快就报满,但申请人数之后还在不断增加。

但是,当我们第一次去“勘探”现场时,就险些打了退堂鼓了!

首都电影院虽然地理位置很好,但是西单大悦城南北门的道路都非常狭窄,且门口不能长期停车。北京市盲校的学生只能选择周日上午的时间,而周日上午的西单大悦城必定很有大的人流量,首都电影院的场次也很多,电影院内的观众也给放映带来不确定因素。我们考虑能不能换个时间,或者换个电影院?但是,时间已定,影院也都需要事先协调,更换已不可能。活动必须照办,有任何困难都必须克服!

首都电影院的经理看出了我们的为难,他说:“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最大的帮助。我们可以请西单大悦城在当天协调出3部电梯,专门用于盲人观众进出影院。同时,可以错开电影院的场次,保证盲人进场和退场的时候,影院内的其他观众尽量少。而且我们的党员职工还可以在当天做志愿者,专门负责专梯运行和现场秩序的维护。”他们的配合让我十分感动,对首都电影院工作同志的配合很是感谢,也对这个70年历史的影院的公益心与服务意识充满敬意。

首都电影院正式加入志愿队伍,成为公益放映活动协调的重要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周密部署,做好万无一失的安排。

为了让社区的盲人和盲校的学生能够在来往影院更加方便,北京歌华有线为视障观众租了4辆大巴全程接送。每辆大巴车上都配有两名志愿者,专门负责秩序维护。

更重要的是盲人从下车到走进影院的这一段路程。为了保证这段路程的无障碍,我们决定用志愿者手牵手搭建一个无障碍通道。盲人从哪里下车最方便?从电梯出来到影厅一共有多少米?每隔几米需要志愿者维持秩序?一路上有多少拐角,多少个障碍物?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考虑得越细致,现场问题就越少。我们把所有能够想到的问题尽量排查,甚至还做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虽然该应急预案后来并没有派上用场。

回到学校后,我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电视学院6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他们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大巴车、影厅内外的维序以及现场放映等工作。为了让所有环节能够有序运行,整体调度协调的志愿者花了两个星期做出了20多页的秩序册。秩序册上密密麻麻地画着各种图形和表格,每个学生都有编号,每个编号对应着相应的岗位。我们开玩笑说,“这个秩序册就像是一个计算机程序,我们编写一个完备的程序,等到当天,只需要按下开始键,程序就可以平稳的运行。”

除了编好一个“程序”,培训也很重要。在电视学院的“217”和首都电影院,我们分别进行了4次培训,让每一名志愿者熟悉流程、熟悉路线、熟悉场地。期间,“光明影院”的指导老师到培训现场为我们加油打气,“大家不必害怕,不用紧张,不会有问题的。”但事后她也说,“当时,是有很多担忧。但我们团队无敌,所以很有信心。”

那段时间,团队成员每天都在默背活动的程序,一旦想到还有疏漏,就会互相提醒,撰写解决方案。

活动的前一天,2019年4月13日,北京淅沥小雨。所有志愿者来到首都电影院,把活动路径又完完整整地走了一遍。从下车点到电梯,从商场到影院,从放映厅到厕所,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部过了一遍。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第二天的到来。可是当我走出商场,望着眼前的雨滴时,不由得担心,明天若还是这般天气,那会给盲人朋友的出行带来多大的不便呢?站在一旁北京歌华有线的协调老师安慰道,“不用怕。盲校的老师跟我说过,每次盲校的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天公都会作美。做好事的时候,上天也会帮忙的。放心吧!”我点了点头,心想:待会儿要提醒每一位志愿者都带把伞,提醒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在焦虑和期待中,我们终于迎了2019年4月14日这一天。天公作美,这一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当天,我带着对讲机在放映厅的前排和主持人、嘉宾对接活动流程,一边听着对讲机里影厅外的情况。

“大家注意!盲校的第一辆大巴车到了。”对讲机里传来提示声。这时,我突然格外紧张,车停在哪里了?志愿者有没有到位?商场门口客人多不多?电梯准备好了吗?

过了几分钟,对讲机里又传出声音:“他们到了,已经走上了电梯。”短短的几十秒变得格外漫长,“怎么还不来?怎么还不来?怎么还不来?”这句话一遍接着一遍地在我的脑袋里弹出来。终于,我看到的第一位观众走进了影厅,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盲人朋友排成一列纵队,非常有序地在指定位置落座。对讲机里穿来声音:“第一批观众已经落座。”我的心稍微放下了,还好,没有什么突发状况。

紧接着对讲机里不断传出声音,“第二辆车的观众来了”,“第二辆车的观众上电梯了”,“第二辆车的观众落座了”……直到所有的观众都有序、平稳、安全地走进电影院,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但我们依然不敢懈怠。在电影放映期间,每一排座位都有一位志愿者值守,每当视障观众举手示意,我们都会上前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直到盲人朋友们全部安全离去并且回到家中、回到学校,我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等活动结束后,我看到现场的照片。同学们穿着白色的志愿者服,张开双臂,搭起人墙;站在影厅门口的志愿者充满笑容,弯下腰为每一个位进场的观众递上当天的无障碍电影光盘和食品;在志愿者的引领下,盲人观众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挂着各种电影海报的影院里……

我激动地在朋友圈里写下:

160多位观众;

4辆大巴;

4部专梯;

60多名中传师生志愿者;

50多名歌华员工志愿者;

10多名影院员工;

2个无障碍通道;

118分钟电影放映;

60部无障碍电影;

100多名师生参与创作;

这是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光明影院”公益放映活动。

一开始,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多方合作下,

在大家的努力下,

成为现实。

莹莹微光,终会照亮整个世界!

2019年4月14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光明影院”公益放映活动在首都电影院(西单店)圆满成功。这份圆满是精诚合作、众志成城的结果——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首都电影院、西单大悦城、东方嘉影电视院线传媒股份公司,少一家单位,少一个人,少一个环节,这份圆满就无法达成。这就是公益的力量,这就是合作的力量,这就是社会大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