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英文配音无障碍影片
讲述印迹:录制全英文《摩天营救》无障碍电影
身份印迹:2018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
记录者:陈中瑞
“光明影院”唯一的一部全英文讲述的影片,是由我录制的。
在2018年,《摩天营救》(SKYSCRAPER)就决定要做成全英文无障碍版本,投向海外视障人群。然而由于制作难度较大,直到2019年8月,这部影片才正式开始它的缓慢的蜕变。
作为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我曾受过专业英语的语音培训,也因此承担了这部影片的配音工作。在配音前三天,我拿到了讲述稿,看着那将近一万词的全英稿件,一瞬间的“期末考试前一周复习全年知识”的慌张感让我手足无措。我坐在宿舍的床上,背靠着墙,一句句念着讲述词,以免录音时有太多的磕绊。舍友听到后打趣地说,“你这是英语语音课期末重考吗?”
可这比期末考试要难得多。以前一直觉得即兴说英文最难,但当我对着稿子一遍遍念但还是错误百出的时候,我发现最难的其实是快速读出陌生的、别人写出来的稿件。
进棚录音时,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英文配音的不容易。原本读了好多遍的讲述词,需要与画面同步讲述时,更变得磕磕绊绊。我平常录制一部中文的无障碍影片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然而那一天,我和帮助我录音的志愿者在录音棚里待了将近6个小时。
《摩天营救》的剪辑,折磨人的程度也丝毫不弱。当我从耳返中听到自己朗读的声音配合着画面响起的时候,一股想要捂住耳朵的冲动立即涌了上来。就像是初中时刚刚拥有自己的手机,每次发出一条语音消息,都会自己先点开,反复听几遍,听完又再一次嫌弃自己声音的奇怪感觉。大概过了20分钟,我才逐渐从这样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开始“接受”自己的英文语音。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英语和汉语发音方式的不同,在英语讲述出现口误时很难在句中修改。于是,为了尽可能调整几处口误,让其听起来更自然,我又不断返工重来。
录完音之后,我不愿意离开,盯着后期组同学完成后期制作。我对他说:“这部片子我录加剪花了老多老多的时间,你可一定把后期做精细点。”我在旁边一直等待,直到他摘下耳机,得意地对我说,“你听听看吧”,我才戴上他递过来的耳机,真实感受到电影原声配合讲述人声默契相融的时候,才真正放下心来。
《摩天营救》制作完成之后,我当时咬着牙大喊,“再也不录英文影片了”,但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光明影院”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纯英文无障碍电影,这是走向国际的小小的一步,但对我而言,它是勇气、理想与行动的象征!我们开始做第一部中文无障碍电影时,也是一样的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每个志愿者开始做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时,也是一样的慌乱和不熟练。然而我们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流程的操作方式。第一部英文影片也是一样的路径,我迈出了这“痛苦”的一步,接下来的路将会好走许多。
西方发达国家的无障碍影视传播在政府法案的推动下发展十分迅速,无障碍影视的个体化消费与家庭服务成为主流。“光明影院”走向国际化,不仅是释读英文电影,甚至可能将中文电影做成全英文无障碍电影上线,走进国外无障碍群体之中。很庆幸我迈出了第一步,期待“光明影院”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