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电影票
空间印迹:北京市朝阳剧场
身份印迹:2018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记录者:杨明
“我有电影票了!”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在剧院兴奋地说道。
他只有十岁,拥有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所有的特质,善良,真诚,对世界充满向往。身边的孩子们也在同时不约而同拿起自己的电影票,放在手心摩挲,似乎是在感受那个属于自己的座位号。
我轻轻走到他面前,对他说:“恭喜你呀!我们来握个手吧!”
“好呀!”他得意地把小小的手掌举到胸前,等待着我的祝贺。我握住他那胖胖又激动的小手,还没来得及道贺,他就说道:“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电影票,谢谢你们呀,姐姐。”
我轻抚他的头发,小家伙虽然看不到我,还是仰头冲我大笑了起来,他知道,在场的人,都是爱他的。
这是我们在北京市朝阳剧场举办的“光明影院”公益放映现场。小朋友和其他200多名视障观众来到剧院,来观看无障碍电影《流浪地球》,其中有许多是先天盲的孩童,但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排队入场,比在游乐场都要快乐。
世界上的所有孩子都是一样的可爱,只不过有的淘气,有的安静,有的无法看见光明,但是他们都有一样善良的本性。在放映中,孩子们努力地前倾着身体,将头微微抬起,用最大的注意力去沉浸、去感受,到惊险刺激的动作镜头时,他们紧张地轻轻扭动身体——电影对所有人的吸引力都是一样的。
我望着这些孩子,突然回想起了小时候某个夏日的黄昏,社区放映员在空地广场放映露天电影。我已然忘记那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了,但却始终记得当时的狂喜与悸动——那是我第一次知晓光影之外的世界是如此美丽,我们与它是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长大后,经历过无数的电影放映与观看,在中国各地、在海外,在老式的千人影院、在最新的IMAX巨幕影院,但我总有遗憾,再现代炫目的影院,终不似那一晚让人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电影。眼前的这些孩子也许和当时的我一样,正在体验从未知晓的电影艺术,便从此再不会忘记电影延展出的全新世界。
从小到大,家庭教育教给我的为人处事之道是:谨言慎行。成为“光明影院”志愿者后,我更加注意这一点,很害怕在和视障朋友相处时由于自己言行不恰当而伤了他们的心。记得在首都电影院成功放映无障碍版《西虹市首富》后,我沉浸在放映成功的一种自豪中,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哈哈大笑,就在这时候,我便忘记了谨言慎行,说错了话。
在给一名盲校的小孩子发放麦当劳儿童套餐时,我脱口而出:“好看吗?”话音未落,我如临大敌:怎么能说出这种不顾人感受的话呢!这些单纯的孩子是多么想体验到“看”是什么感觉呀!
正在我惴惴不安,大脑飞速运转搜罗着脑中体面的道歉用语时,小男孩和母亲却对我的问候表现得非常高兴,俩人高兴地表示还想参加下一次活动。
后来我才明白,他们是不会在意我这自以为用错了的动词的,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把他们的内心看得太过脆弱,其实,内心脆弱的恰恰是我们自己。视障人士其实也能“看”,但是不只像我们一样,我们是用眼睛看,他们是用心看,用一颗澄明的心,感受着电影的光芒,感受着世人的爱。
从此以后,我便有了第二双眼睛——这一颗纯洁的心。
有电影,有“光明影院”,真好!
这是你通往“光明影院”的第一张票,我想,未来,会有更多的第一张票会送到更多的第一次看电影的朋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