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专业课

一堂专业课

时间印迹:2018年5月20日,成为“光明影院”第三季制作成员

讲述印迹:《狗狗的疯狂假期》

记忆印迹:老师给我打电话沟通修改意见

身份印迹:2018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记录者:陈红

“你想参加‘光明影院’的配音吗?”

“当然想啊!但是,我可以吗?”

“你可以试试看。”

2018年12月12日,经历了一场无障碍电影试写的笔试和录音棚现场口试,我很幸运地通过考核,正式加入“光明影院”,成为“光明影院”第三季制作成员。

2018年4月,“光明影院”的第一季成员,也是项目初创期的研发成员,仅由七八名老师和学生组成,他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围坐在一间三平方米的小录音间里,反复撰写、修改讲述词,前前后后改了几十遍,最终做出了第一部无障碍电影《战狼2》。

2018年5月20日,《战狼2》在北京市东花市街道广外南里社区进行公益放映,得到了社区视障人士的一致喜爱和好评。“光明影院”志愿者也由此整装出发,陆续完成了另外四部电影。

2018年暑假,第二季成员经过选拔与培训,制作完成了“光明影院”第6~30部无障碍电影。

而我们这群第三季制作成员,经培训后,要在2019年4月之前,完成接下来的74部无障碍电影。这样,就能保证“光明影院”每年制作完成104部无障碍电影,使视障人士能够在一年52周里,一周欣赏两部无障碍电影,达到、甚至超过明眼人的观影频次。

第一部我负责撰写的影片是动画片《狗狗的疯狂假期》,我预留了三天的时间拿来写讲述稿。电影是精妙的第七艺术,是画面和声音的搭配组合,一秒钟的电影画面里可以包含非常多的信息,怎样在短时间的对白间隙中介绍清楚画面人物信息,怎样解释电影叙事的倒叙和回忆,怎样描述激烈的打斗场面,可难到我了。

一分钟的画面讲述稿,反复观看、拉片,需要10分钟来写;当我花了近20个小时写完初稿,成稿2万多字,对着电影试讲时,才发现自己的稿子太过冗长,电影画面早已转换到下一个场景,而我的讲述词根本就来不及说完。于是,新一轮拉片开始,电脑分屏,一边放着电影,一边放着稿子,对着画面一秒一秒地卡时间,不断删减、打磨,精炼语言。删去过多的修饰和连缀词,“报童向着奥兹扔出报纸,奥兹跑到大门口,从门上的狗洞钻回家,却在慌乱中卡在了狗洞上,报纸砸中了奥兹,奥兹抖着身子钻进了家门,报纸也一起跌落在地上”,最终精简为“报童扔出报纸,奥兹卡在了狗洞上,报纸砸着奥兹一起跌落在家门里”,而像这样的修改,比比皆是。最终,这部90分钟的电影,写了近30个小时,由两万字精简至1.6万字,而这,仅仅是初稿。

初稿提交之后,“光明影院”主创老师认真审稿后,对稿件做了详细的批注,并特意给我打了语音电话,跟我沟通修改意见,指导电影的叙事结构、场景拆分和细节刻画;让我们注意电影画面的内在逻辑,眼光不要只盯着浅表的画面动作,“导演安排的每一个画面都是有用意的,第三段小狗奥兹跑出家门恰恰呼应了电影开头的画面,你要把‘画面呼应开头’点出来;一群蜜蜂飞过,是因为女孩宝拉手里拿着雏菊花,雏菊花引来了蜜蜂,而不是单纯的蜜蜂飞过;小狗在传送带边上分拣飞盘,蓝色飞盘运送过去,它没抓住,接下来的红色飞盘黄色飞盘全乱了套,不要眼光只盯在错误不断满天乱飞的各种颜色飞盘上。颜色对于盲人来说无法理解,你只需要帮他们梳理清楚逻辑关系。‘奥兹分拣动作不够熟练,错过了一只飞盘,传送带系统开始错乱,飞盘飞得到处都是’……”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在上一堂生动的拉片课,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对于电影的叙事方法、结构意义、镜头组接都有了新的认知,不知不觉中专业能力也有了新的提升。有意思的是,在经过十几遍拉片之后,有时会突然注意到电影中的穿帮画面,这小小的恶趣味也令漫长的撰稿过程变得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