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蒙古袍的志愿者

穿着蒙古袍的志愿者

行走印迹:“光明影院”走进内蒙古

身份印迹:2018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记录者:李超鹏

“终于能把‘光明影院’带回我的家乡了,7月12日,敬请期待!”

“光明影院”走进内蒙古大草原文化助盲公益活动启动仪式落地的前一周,我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条活动预告。发完不到一分钟,我就收到了来自母校一位师弟的首赞。

师弟玉杰,是内蒙古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从2018年10月加入“光明影院”开始,我就变成了“光明影院”的“远程水源”,经常会在朋友圈分享“光明影院”制作的无障碍电影和我们在全国进行的公益放映活动。在我持续“安利”下,“光明影院”成功地引起了母校同学和师弟师妹的注意,玉杰为首。本科时,我曾与他在公益社团“盲童读书”共过事。因为这一层原因,他一直非常关注有关视障群体的公益活动。我朋友圈里关于“光明影院”的动态下,他的点赞都是第一时间送达。

这一次,在查收完他的点赞之后,我又在微信的聊天列表里看到了他给我发来的消息:“师哥,欢迎回家!这次‘光明影院’在内蒙古的活动,我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吗?”我们的活动正好需要当地志愿者协助,我便欣然邀请了他。

师弟的踊跃点醒了彼时正在寻思如何招募当地志愿者的我——我们需要志愿者,而母校的师弟师妹需要专业实践的机会。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我拨通了本科班主任老师的电话。黄老师温柔干脆,听闻我带着“光明影院”回内蒙需要师弟师妹协助,立刻答应帮忙。

一天后,她给我发来了志愿者名单,包括马玉杰在内,一共有6位同门师弟,个个都是一米八以上的蒙古汉子。当时正值暑期,有两位师弟还是专程从包头和鄂尔多斯赶来呼和浩特参加活动。

活动当天,黄老师带着6位师弟天不亮就出了门,七点一刻左右就已经抵达活动举办地内蒙古图书馆,而此时距离活动开始还有将近两个小时。师弟们一下车,我就一眼瞧见了他们身上颜色鲜亮的蒙古袍。这份仪式感让我非常动容——在内蒙古,穿着蒙古袍出席活动是一种较高规格的礼节。在炎热的暑天里穿着蒙古袍参加我们的活动,足见师弟们对于这次活动的重视和对视障观众的尊重。我后来从黄老师口中得知,一位师弟因为蒙古袍不在身边,还特地赶回老家赤峰取了一趟。

师弟们早餐都还没顾得上吃,就开始上手帮忙搬运活动物料。启动仪式之后的无障碍电影的公益放映中,师弟们又协助盲人引导工作。由于学播音主持的学生大多都很善于与人打交道,所以把盲人引导的工作交给接受了岗前简单培训的师弟,我心里是很踏实的。对我来说,他们不仅仅只是当天的“临时志愿者”,更是给了我很多安全感的工作伙伴。

有师弟们在,当天的志愿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活动结束后,我看着几位师弟被汗水浸湿的蒙古袍,郑重地对他们表达了我的感激。他们回应我的不是一句“不客气”,而是反过头来给我代表的“光明影院”也道了声谢谢——雨皓师弟说:“一直知道师哥在做‘光明影院’,但真的参与其中才知道这件事情的意义,也懂得了无障碍电影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后有机会真心想加入你们的制作团队!”

一路上,我们邂逅、相遇很多学生志愿者。在这里,我也想代表“光明影院”向他们说一声最真诚的感谢。我相信,在“光明影院”未来的前行路上,一定会有更多满怀朝气的年轻学子加入我们,甚至成为我们,让“光明影院”能够通过学生志愿者的力量,画出越来越多的公益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