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走,阿姨

慢点走,阿姨

时间印迹:2019年5月19日,第29次全国助残日

身份印迹:2018级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

记录者:李倩雅

《流浪地球》放映日的那天,我第一次参与到助残公益活动的第一线工作中。电影还在放映时,身旁的一位阿姨突然站起来,急急忙忙地向影院外走。我赶忙过去搀扶住她,询问道,“阿姨,您慢点走!您是想去上厕所吗?我带您去吧。”阿姨点头匆匆说道,“是啊,我打算去上个厕所,小姑娘谢谢你啊。”我搀扶着这位头发有些花白的阿姨,借着影院走道间微弱的行道光,向外走去。但没想到的是,刚出影厅,阿姨就越走越快,以小跑冲次的速度向前走。我急了,赶忙提醒她。“阿姨,您慢慢走,当心脚下哦。”阿姨不好意思地急忙回答我:“我想赶紧去上完厕所好回去接着看电影呢!你不知道这个电影,我今天第一次听,可有意思了!我啊,还在想这个电影最后他们能不能成功让地球避免被撞击呢。”原来阿姨疾跑是为了快点赶回来追看电影。我开心听到阿姨的回答,也心怀激动。曾经在制作无障碍电影时的疲倦与困难、迷惘与怀疑顿时不翼而飞,心底重新充满力量。

快步带阿姨上完厕所,我又把阿姨引导回了电影院内座位上,看到她重新听着电影的专注神情,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无障碍电影的动人魅力。

在观影过程中,作为志愿者,我们需要不时地带领有需要的“观众”去洗手间。在路上,我总会和他们聊天,问问他们对于电影的看法和感受:内容是不是能够听得明白,对电影感不感兴趣,有没有什么可以提出的改进意见?原本我以为,组织这种活动,视障观众不一定会感兴趣,我们这样的活动或许一定程度上在给他们增加负担。因为出行对他们来说并不轻松,尤其是去到喧闹都市商厦中隐藏的电影院中。我一度怀疑,我们努力、认真组织的无障碍电影放映,真的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吗?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场的大部分视障观众都能听明白“光明影院”,也特别表达了对我们这样“讲电影”学生的喜欢。放映结束后,身旁的另一位阿姨紧紧拉着我的手,表情激动,“我真的特别感谢还有你们这样的人可以想起来我们,因为我们平时看不见,就怕给人添麻烦,所以基本不出门。现在有你们了,我们也能出门了,还能看电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太谢谢你们了!”听到阿姨的话,我也特别感动。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光明影院”的志愿者,又如何承受得起她们如此真诚的感谢呢?

《流浪地球》放映日,正值5月19日,第29次全国助残日。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截至2019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视障群体约有1731万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高达23.5%。对于视障者而言,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仅在触觉和听觉之间,也许“助残”不应仅仅是对物质生活提供帮助,精神世界的“光明”也同样重要。这一天“光明影院”的公益放映把我真正带去了视障的世界,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强烈渴望,对她们而言,看电影是多么不容易而又神圣的一件事啊。

我国是世界上视障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盲道数量也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盲道上却很少有盲人。因为大部分的盲人或许都像那位阿姨一样不愿出门,不想给自己或者给他人添麻烦。我们对于视障人群的帮助还比较流于表面,如何提供有效帮助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方向。用方砖铺设的盲道能够为视障人群带来生活上的便利,用爱心铺设的精神盲道才更能够浸润人心。我想,让阿姨感动的绝不是我们做出了多么精彩的电影,而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制作电影,我们用实际参与和她们一起观看电影。

转眼,加入“光明影院”这个大家庭已经快一年了,从一开始拿到影片不知如何下笔,到现在能够根据影片内容调整讲述的方式,“光明影院”在成长,我也在进步。我在“光明影院”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写好一篇讲述稿,或者是如何操纵复杂的录音设备,我学会了更加重要的东西,就是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用别人更能接受的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梦想有一天,“光明影院”的爱心盲道和文化盲道会遍及世界。我十分庆幸自己能够成为“光明影院”的一员,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去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投入公益事业当中,为更多的人带来温暖,讲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