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运丹田的“叙事感”
时间印迹:2019年7月28日
记忆印迹:录音的第一天
心情印迹:讲述电影不简单
身份印迹: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科生
记录者:刘虹雨
2019年7月28日,是我为光明电影录音的第一天。
那一次,我才知道原来我所理解的旁白式“讲述”并不简单。
“气沉丹田”“要找到正确的发音位置和呼吸方式”“将声音放出来”,指导我配音的师姐在教我寻找科学的方法去发音和讲述。
做完声音训练之后,我用了很大力气推开了录音棚沉重的隔音门,一眼望去是暖黄的地板、暖黄的灯光、暖黄的桌椅,顿时感觉心里也是温柔的暖黄色。桌椅都放在正对门的位置,便于我们配音时看的电视放在桌子的斜前方,话筒在桌子的正上方。录音时,我面前摆着的是之前写好的讲述稿,那一叠不薄不厚的文字手稿就要慢慢和影像结合在一起成为无障碍电影的声音灵魂,这种感觉真是又庄严又奇妙。不过“万事开头难”,读开头语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发音不规范、缺失“讲述感”。
发音问题,或许是从小到大的习惯,前鼻音和后鼻音对我而言是一片混沌。录音时,这一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庆幸录音的师姐一直耐心地陪着我,每次读错都是一次我纠正发音的学习。在之后无数次补录的工作中,师姐也还一直亦师亦友地陪伴着我。幸运如我,因为身边总有温柔而热情的人,不断在提醒我:你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呀,要成为有热情的人,要成为积极的人,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呀。
我下定决心要从此告别“前鼻音后鼻音混搭”,让日常的自己也显得更加专业。
无障碍电影更需要“叙事感”,因为无障碍电影需要的不只是解说,而是让视障朋友们更好地融入电影中,就像是给朋友慢慢讲述一个故事一样。叙事感是配音时的重要状态。
叙事感真是一种很重要、也很玄妙的感觉。对于视障观众来说,一部电影就是一段段叙事语言与声音场中逐渐浮现的。在刚开始配音时,我很天真地认为,只要把语句读流畅就行,但这其实这只是误解。无障碍电影中,解说的语气和感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像音乐风格一样,有欢快的歌,有悲伤的歌,有温柔的歌;电影也一样,抒发的情感往往随着色调、画面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用叙事感去再现电影中的情绪与风格。节奏舒缓,语速放慢,娓娓道来;节奏快时,语速增快,紧张激烈顿时跃然眼前。
每次在录音时,我都会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身边仿佛就坐着视障观众,充满期待、热情盼望下一幕电影的开场。我会把这一想象代入我的讲述中,讲电影的故事,也好像是在讲我们与视障观众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