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
记忆印迹:“光明影院”二十省联放山西太原盲童学校联络
身份印迹:2019级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
记录者:马韵斐
2019年11月的下旬,刚刚成为“光明影院”放映组新成员的我,收到新任务的指派——“光明影院”二十省联放活动的联络。这个任务的筹备时间很紧张:在12月3号之前,我们必须与20个省的盲人机构或组织取得联系,并在12月3日的国际残疾人日举办联放活动。由我负责联络的是山西、云南、河南省的盲协和盲校。
拨打从网上查到的电话号码、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去微博发私信……由于手上没有现成的联系方式,小组成员们折腾了一番才找齐了20个省市的联络方式。但比寻找联系方式更难的事情,是赢得手机另一头那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信任。
“老师您好,我是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的成员,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这句话我们发了无数遍,但收到乐意配合的回复却少之又少——有的或直接或委婉地拒绝;有的说这不是我们部门负责的请联系别人;但更多的情况是,信息发出去后就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在11月26号,我拨通了山西省太原市盲童学校郝开龙主任的办公室电话。由于此前没有得到一些机构的肯定回复,我的工作进展并不乐观。从我拨打电话开始,焦躁的情绪就一直左右着我。电话拨通后,因为想要快速取得对方的信任,我的语速不自觉地比平时快了许多,潜意识里想要一口气就把我的身份和活动内容给对方解释明白。
“孩子,别着急,慢慢来。”
突然,电话那头的声音打断了我,我不由得愣了一下。但很快,我又开始镇静下来,郝主任的声音听起来既和气又慈祥,他的话就像一颗定心丸,一下子就让我紧绷地神经松弛下来,最终,我们成功得到了这所盲校的活动支持。
在之后的工作中,郝主任对“光明影院”的活动一直全力配合,每次我发微信都会“秒回”,甚至主动邀请媒体对放映活动进行报道。有一次因为活动推进需要,我不得不在晚上十点多钟通过微信联系郝主任。在休息时间贸然打扰,让我感到非常难为情,甚至在消息发送成功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当天可能得不到对方回应的心理准备。没想到,郝主任在看到我的消息之后立即询问并核实了我需要的信息,当晚就给了我准确的回复,没有表露出一丝不快。
现在,几次交流下来,郝主任已经习惯亲切地称呼我为“丫头”,还时常对我们的活动进行鼓励,常常用“电影里的配音真好听”“制作得太棒了”“宣传海报真好看”“你们可以尝试开个录音节目,期待听到你们的声音”之类的赞美来鼓舞我。甚至,在我们不小心邮寄出了格式出现问题的U盘后,郝主任不仅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反而主动安慰我们“没关系”,让我们不要往心里去,让因为失误而心怀歉疚的我感受到了来自一位前辈的遥远的关爱。
每次能够遇到答应我们办活动的组织领导或机构负责人,我们就已经非常高兴,这次能碰上如此乐意配合的联系人,我更是感到十分幸运。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各个地区的盲协、盲校等合作伙伴就像我们的补给站,他们的鼓励与配合一直在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新的动力,让我们在为视障者送去光亮的路上不孤单、不无助,也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