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捕捉灵光

为你捕捉灵光

心情印迹:制作完成一部无障碍电影后,放松、恍然、遗憾以及不确定性远比成就感更长久,而这正是我前行的动力

身份印迹:2018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

记录者:宋心怡

一个月前的现在,我正式完成参与“光明影院”以来第二部影片的录音及剪辑。瞬间的放松、恍然、遗憾以及不确定性,弥散在北京四月的风里,远比完成工作后片刻的成就感更为长久。

在“光明影院”工作的半年中,我常常是个沉默的工作者。

诚然,比起热血高涨与激情澎湃,恍然、遗憾及不确定才是我在面对“用声音传播色彩,用聆听感知艺术”这短短14个字时常有的心情。因为有每一处不完美呈现所带来的遗憾,才有下一次更为仔细的字斟句酌。因为对每一次作品效果的不确定,才有下一次愈加专注的前期准备。

在“光明影院”,当你面对着流光溢彩的影像与婉转抑扬的声线,遗憾与不确定,同时也就意味着希望与笃信。

作为一名撰稿人,我曾在千百种表述方式前反复推敲;作为一名讲述者,我也曾为自身表现力的局限而长久苦恼。我只是个沉默的工作者,怀揣着与周围人共同拥有的一分希望与笃信,频频探出一双手,捕捉近在眼前的灵光。

从筹备第一部作品时周围人好奇的询问,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解中国传媒大学的这支“光明团队”。我幸运地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光明影院”的成熟,是并肩同行的。而当外界的关注与赞美开始涌动时,或许你也更能感受到这支队伍坚定而纯净的初心。

当你亲身体悟视障观众在观看无障碍电影时的专注、享受与发自内心的快乐,你会忘记自己是在一个公益项目的现场。

“光明影院”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愉悦而充满尊严的观看。这时常提醒我,我们并非为他人贡献了什么,我们只是为每一个人平等地观看、平等地欣赏、平等地娱乐而一直奋斗着。

这也是为什么,我常常感叹,自己既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也是“光明影院”这个项目的“受益人”。“不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在我眼里,“光明影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给我第一千零一个可能,为我指明那扇通向光明的窗户,然后等着我去打开,为他人,也是为自己。

于是你才知道眼前永远有什么等待着我,等待着我们,去伸手,去捕捉——那是无须双眼也能看到的一抹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