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小镇剧院绵长的唱戏声

童年,是小镇剧院绵长的唱戏声

1936年,在普迪小学对面的老屋子里,鲍洪法呱呱坠地。早年从温州乐清来此定居的父亲和叔叔在慈城的西边开垦了一块菜地,夏天种冬瓜,冬天种雪里蕻,算得上是慈城种蔬菜的大户。由于菜地在永明寺的桃园边,所以城内的乡亲们看到他,总记着是“桃园的儿子”。

作为家中五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男孩,鲍洪法生性爱玩闹。在他的记忆里,慈城就是石头和水打磨的城市,门前是街,门后是巷,青石巷从自家的后门口绵延开去。推开家门,便是一路幽深的街巷、两旁高耸的马头墙,他的日常就是每天和伙伴在慈城的大街小巷里奔跑穿梭。对像他这般年纪的男孩而言,慈城的湖光山色、寺庙道观、粉墙蠡窗都藏着秘密,一砖一瓦、角角落落都是乐园。“大宝山下的永明寺,那时候大体轮廓还在,供桌上还有一个个镶着木头的小狮子。我和我的小伙伴还跑到白鸽凉亭,把香炉从山路推下去,那时候真的太顽皮了。”谈到童年,那些欢笑声,犹在鲍洪法耳畔。

1949年,慈城解放,以解放路为界分为孝东孝西两镇。在哥哥的带领下,已在慈溪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上初中的鲍洪法加入了孝西剧团。原先大家眼中的“吵客”被越剧悠悠的唱腔迷了眼。城中的孔庙、当时中城小学的礼堂是孝西剧团的排练场所。夏季七月的雨下得很深,城内雨花盛开、雨檐欢畅,当时个子已拔高的鲍洪法总会背着书包,踏着青石板路,冲向剧团。越剧《两兄弟》称得上是鲍洪法的“代表作”,他饰演的老二“丁有宝”让不少老慈城人记忆犹新。

“我会迷上唱戏,可能和小时候大人常带着我去听戏有关吧。”在鲍洪法看来,年幼时,路过穗芳南货店,再拐进巷子,有一支外地来的专业剧团每年都会在大光明剧场唱上十天半个月,那时候城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放下手上的事,一场不落地追着听。绵长的唱戏声给这个平静的小县城带来不一样的生气,更给鲍洪法留下满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