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秤最难也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就是钉‘秤花’,”父亲对胡松青说,“这一道难关你能过,那也就差不多学成了……”

他的双手如此熟练地动作着:先在秤杆上从前端到末端画一条直线,然后按计量部门规定标准,在直线上钻小孔,在孔上插入细软的铅丝,用钉秤特用的“快刀”割断铅丝,然后轻轻敲一下,便在秤杆上留下了“秤花”。大秤小秤的秤杆上都要钻六百多个小眼、钉六百多个星眼,眼钻不直,钉出的秤星就不直,就会直接影响到秤的准确度,这全凭手感,需一气呵成,每一道稍有闪失,秤的精准度就会出现偏差。

这个时候,胡松青第一次认识到知识的力量。“秤匠还需懂得物理、数学,否则定刻度时颇费力。当时我的文化学得少,在这道关卡上我屡屡失败!”回忆起初学钉秤花时的情景,胡松青陷入沉思,眼前仿佛出现父亲的身影,父亲沉默地示范着手上的动作,一步步地告诉他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秤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