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
把慈城作为成家立业的“基地”,是在经历两三年的徘徊期后做出的决定。
王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银行。与专业并不相符的尴尬和漫上来的种种不协调犹如钟摆,在他内心来回摇荡。身处城市之中,一种飘荡无根的迷茫煎熬着他。青少年时期的梦想,以及对慈城的向往,让他毅然决然地辞职,一头扎进慈城。
从梦想落到现实,有时仅仅是一把钥匙的距离。
这期间,他获得了在大学期间就相识相知的女友的支持,他们在慈城买房、结婚、生子,拿到了留居慈城的钥匙。
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切都在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栖身慈城一隅,近距离与慈城的山水接触,举步即是泛着历史气息的古建筑,只要稍稍走远一些,便能坐在慈湖畔,看杨柳依依,读一读环湖行走的游人的步履,王凯心底,弥漫着幸福。他常常透过映着斜阳的波光,释放内心里的蓬勃安宁。这样的气息和节奏,于他是熟悉的,这个与家乡天津并不相同的地域,升华了历史厚重的味道,与童年的体验极为相近,像有一股磁力,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扎根,他迷恋这种不可复制的味道。可是,时间一久,新的忧愁开始复燃。住在慈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何以为继?
而与皮具的交集,可以用“突然”来形容。某一天当他在穿梭的游人中,在商场里,忽然听到一种声音,一种与众不同的呼声。就像一个挂在商场里的精致皮包,突然被一个女孩的眼睛捕捉,惊喜交加在面上流露,犹如一场久违的邂逅。如何选择个性化的皮具饰物,而不是以某种固定品牌来装点自己?或者,要不要卸去雷同的商品,拥有完全个性化的饰品?纯手工作品中所融入的认真、细腻、沉静气息,让工厂流水线产品中的浮躁和急切全都退隐而去,小小的皮具,在用一种近乎俏皮的固执对抗这个快节奏时代带来的走马观花式的轻描淡写。因为,当人本身就是“品牌”时,所有的饰物都在为这个品牌锦上添花。跟旧时代人们习惯于定制自己的衣物一样,一款私人定制的皮包是在试图唤醒一种纯粹的体验。王凯在形容自己“突然”的“遇见”时,从前的徘徊仿佛如潮水般退去,最初如毛线般缠绕着他的未来,终于向着手制皮具的成品进发。
那两三年时间里,他用完全自学的方式钻研皮具的手工制作,“只要看过一两遍,就会学着制作。”王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