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结缘,徜徉书海难休

自小结缘,徜徉书海难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住在慈城镇中华路上的街坊邻里,都知道这条街上的戴家有个爱看书的小儿子,名叫松岳。

五六岁时,家中的一大箱小人书成了小松岳的启蒙图书。大幅的图片,配上生动的文字,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在小人书里,都显得格外生动有趣,让小松岳一下子着了迷,也自此与书结缘。

明明还没认识几个字,小松岳却一头扎进书堆里。家里有一本翻旧了的《新华字典》,他就靠这本字典自学汉字,没事就捧着字典学习拼音、生字。在二三年级时,他通过《新华字典》已认识了三四千字,因此,从二年级开始,戴松岳便看起《十万个为什么》《历史故事集》和各种小说,如《西游记》《烈火金刚》《山乡巨变》《香飘四季》《晋阳秋》等。

那时,书也是个稀罕物。家中藏书有限,戴松岳便常去邻居家借小说。可邻家姐姐看他年纪小,怎么也不肯让他借过夜,他只好恳请她们吃晚饭时让他看一会儿。当时家里还没有电灯,戴松岳就在邻居家的门外路灯下看。书看得多了,眼睛自然看坏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小松岳就成了个近视眼。

邻里家的书都让戴松岳借遍了。一次戴松岳去同学家玩,他看到同学父亲有一本《新知识词典》,里面包含了哲学、科学、政治各方面的知识。但同学父亲说这本书谁都不借。于是,戴松岳每个周末都跑去同学家,待在他家的天井里看书,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就这样,六七百页的《新知识词典》竟被他看完了。

年幼的小松岳,也有着和同龄孩子一样的淘气。家门前的三河口,是小男孩们摸鱼摸虾的好去处,对戴松岳来说,也不例外。不过,因手脚不够灵活,每次摸鱼虾的时候总输小伙伴们一大截,小松岳便只能摸摸螺蛳过个瘾。

再长大些,因为眼睛近视,又不肯戴眼镜,戴松岳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所以就常常“自学”。但每次到了考试,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想来,这也和戴松岳看书涉猎广,知识结构体系完整脱不了干系。从小到大,戴松岳看书从不讲究什么,也没什么计划,无论小说散文,还是古诗词文集,一到手便如获至宝。因此,当同学们以为他只是爱好语文、历史的时候,他却在慈湖中学高二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高中毕业后,戴松岳被分配到乡村的一个小商店里当售货员。店里的日子十分清闲,戴松岳看书的时间也更多了。1976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戴松岳在店里值班,外头北风凛冽、寒气弥漫,他却在里面看《史记选》和《词源》,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全然不知外面的世界。店员的生活枯燥乏味,看的是各种各样深厚的著书,做的却是柴米油盐的琐事,戴松岳看不到改变的希望。那时候,戴松岳心想:“我这一辈子就在这里了。”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戴松岳立马报名参加考试。高考时要考历史、地理知识,由于当时的学校从未设置过这些课程,很多人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知识,大多数的题目大家都不会。但戴松岳由于看书多,各个地名、各国历史都烂熟于心,意料之中地考得还不错,轻松地考上了杭州大学,入读梦寐以求的历史系,成了高考恢复后第一届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