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悠久浓厚慈孝传统

耳濡目染悠久浓厚慈孝传统

“祖母经常对我说,对家里人好是天生的,对别人好才是真孝廉。”翁生国回忆说。解放路是慈城镇的主干道,也是翁生国的出生地。儿时,每天在斑驳的砖墙间嬉戏打闹,在古镇棋盘状的街巷间穿梭游玩。翁生国看到最多的是古镇邻里间的慈善和睦相处。

那时古镇住的都是老街坊,一个院子里住着六七户人家,大家彼此熟识,互帮互助是邻居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互相帮助是很多地方老街坊的风气,但慈城的互帮互助却感觉有一丝不同,洋溢着一种天然、悠久的深厚传统。”翁生国说。不管是祖母、父亲,还是邻居的阿婆、阿娘,一个个慈孝举动,一句句慈孝教诲,让翁生国的童年镀上了一层慈孝的底子。

1970年,翁生国进入慈湖中学念书。49楼、53楼、54楼,是慈湖中学的主要教学楼,也让翁生国再一次受到慈孝的洗礼。这些以年份数字命名的教学楼,都是在外打拼的慈城人回乡捐赠的。翁生国清晰地记得,这些教学楼都是两层砖混结构,一层有六间。每天在这些教学楼里读书,让翁生国对离土不忘根、回报桑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慈湖中学是一所文风昌炽、传统悠久的百年名校,创办于1902年,以校风正、师资好、治学严、质量高著称四邑。办学百年间,慈湖中学培育了众多经世饱学之士,如陈布雷、朱祖祥、李庆逵、应昌期、郁文、周祥钧、庄辉等。百年间,慈湖中学共向社会输送了两万七千多名中学、中专毕业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这样一所慈孝风气浓厚的学校里,师长儒雅敦厚,学子积极上进。“那时候,老师们对我们很关心,学校里面学风很好。”翁生国笑着说,“我们每天上学都很开心,不像现在的孩子,觉得上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打篮球就是让翁生国和同学们很开心的事情之一。那时候的慈湖中学篮球队,可谓宁波中学篮球界的“高手”。在翁生国读书的1970、1971、1972三年间,慈湖中学篮球队蝉联三年宁波中学篮球比赛的冠军。“那时篮球比赛每个学校都出球队,全市大概有二十几个球队参赛,每次比赛打7天,我们球队次次都是冠军。”翁生国说。慈湖中学篮球队的出色成绩,也得到当时市体委的注意,于是把很多比赛活动放在慈城举办,几乎每周都有比赛。

比赛前,古老的慈城街巷间会张贴比赛海报。夜幕降临时,邻居们三五成群地前去观看,球场黑压压的全是人。投进一个好球,大家欢呼叫好,一个球失利,大家唏嘘不已。但不论是慈湖中学的球队,还是其他地方的客队,慈城人同等相待,同为他们加油助威。“那时候大家业余生活不太丰富,但是集体观念很强。”翁生国说,慈城人为有这么一支出色的球队感到骄傲,也让翁生国为身为一个慈城人,为家乡扬名争气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