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桥那井那岁月
作为一名“60后”,李俏一对1976年之前的印象并不深。现在回过头去翻检,才发现老慈城有山有水有桥有凉亭还有冉冉的炊烟,衬着那素墙黑瓦、高耸的马头墙,像极了一幅水墨画,有一种静谧的美。
她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座青石拱桥,那桥名叫解放桥,一听就很有时代性。桥下是一脉缓缓向东流的江水,江面上,不时有载着货物的船驶过,停靠在不远处的码头。每次船靠岸,码头上就喧闹起来,这里集聚了周边的小商贩,大家都等着拿货回去卖。有的船一停就是好几天,人就住在船上。夜幕下,船舱里燃起油灯,站在桥上望过去,江面上星星点点,很有意境。
春天,桥板石的缝隙间会钻出不同的野草,无疑,这是风的杰作。有的就在人的脚下,有的躲在角落里,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有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从桥洞的石壁上伸出来,努力舒展身姿,倒映水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到了炎热的夏季,放学回家的男孩子们和个别胆大的女孩子会跑桥上去,看到下面没有船经过,就比赛跳水。溅起的巨大水花常常打湿在埠头洗涤的妇人,惹来一顿笑骂。李俏一可不敢,她不会游泳,只能羡慕地看着那些小伙伴在水里玩得开心。吃过晚饭,这里又成了大人们最好的纳凉和交流信息的地方。
下雪了。早上起来,一夜风雪后的解放桥,洁白的雪花落在青石桥板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背着书包的李俏一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去学校,两个人开心地踩着那雪,雪软绵绵的,踩上去,发出“吱咯吱咯”的声音。当她们从桥这边走到对岸,身后总会留下一连串深深的脚印。这一幕,一直留在李俏一的脑海里,即使过去这么多年,依然清晰如昨。
解放桥对面的百货大楼,全是卖吃的铺子,也是最吸引孩子们目光的地方。旁边那条街上,有一家家小店铺,出售各种物品,非常热闹。因此,慈城虽然离宁波还有一段距离,但李俏一从不觉得这里是偏僻之地。
今天的李俏一和丈夫、女儿一起住在居民小区的套房里,她很怀念童年和少女时代在老宅院度过的时光。
那是一个大宅院,两层楼的木结构房,楼上楼下都有长长的走廊连接,有漂亮的木雕窗户。院落呈长方形,两边住人,中间是堂前间。院中有石磨,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磨汤果粉。还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洌,夏天时候,这口井就成了天然的冰箱,院里住户最喜欢把西瓜泡在井里,想吃时捞起来,剖开,咬一口皮薄瓤红的西瓜,满嘴清凉的甜汁,实在过瘾。晚上,她拿一把竹椅子坐在葡萄架下,一边摘葡萄吃,一边听父母与邻居们闲聊,直到很晚,才肯回屋睡觉。
后来,解放桥拆了,家门口的小河和解放桥下的那条江都被填平,变成了马路。院子里家家户户改建浴室,污水送入地下,从此,那井水再也不能喝了,而石磨也不知所踪。
十年前,有人看中老宅院门口的五块桥板,还有洗衣服的石板、石凳,想掏钱买走,被李俏一的母亲拒绝了,说这是族里的东西,祖宗传下来的,不卖。谁知这反而让不法之徒起了歹念,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把这些老物件全给偷走了,让李俏一心痛许久。
现在的老宅,只有老人和一些外来的租户住着,李俏一只要有时间就会过去探望父母。两位老人住惯了老房子,不愿搬。而她每次过来,站在已显破旧、杂乱的院落里,想起那一口被井水泡过的西瓜滋味,那挂满一串串晶莹葡萄的葡萄架,恍然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