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生活

宿舍生活

九十年代初的慈湖中学还没建起现代化的校园。校园里大多是平房,仅有的“四九楼”“五三楼”“五四楼”“七四楼”是为数不多的几幢楼房。

一入职,王琪就住进学校外围的教工宿舍,职工宿舍离教学楼有一小段距离,里面一共住了十二户教工家庭。

“我住进宿舍里,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其他老师们都特别照顾我。”王琪笑着说。或许是和慈湖中学有缘,这个操着北方口音的年轻人得到了宿舍楼里其他老师们的疼爱。

从小离开宁波,王琪的宁波话说得不太流利,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在西宁的家中,父母交流都是说宁波话,因此我听起来完全没什么问题。”浓浓的乡音让王琪找到了归属感。于是,在宁波话与西北口音普通话这看似怪异的交流中,王琪顺利地适应了慈湖中学里的工作和生活。

老教师们格外体谅这个刚刚回到家乡的年轻孩子。“我下了班,常常有几位老师喊我去他们家中蹭饭,也有菜烧得比较多的,让我拿点回家,省得我自己下厨折腾。”“宿舍楼里,孩子们在楼道里玩耍打闹,谁家做了好吃的饭菜,都会招呼其他人一起来吃,生活上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像一个大家庭,特别温馨。”聊起职工宿舍的生活,王琪的话语一下子轻快起来。

那时候,慈城交通不便,镇上也只有早市时候才有菜市。下午老师们下班回家,便没地方可以买菜。于是,大家一商量,职工宿舍周围的一大片空地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各种蔬菜。

冬瓜、青菜、芹菜……王琪种过的蔬菜有很多,也常常被其他老师们“搜刮”。“住在镇上的老师们,下了课的时候打声招呼,便去地里拔点蔬菜,充作晚上家中的口粮。”

1994年,由于学校改建,这栋充满回忆的职工宿舍被推倒,建成了学校的操场。原先破旧的平房也变成了四层楼高的现代化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