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与宁波

慈城与宁波

在渔民的孩子中,陈国耀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虽然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但他依旧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那时家中没有钟表,每天早上,当夹田桥边的火车呜呜地驶过,陈国耀就背起书包,和其他孩子一同走向慈城大东门方向。他读的小学叫作东门小学(后改为慈城三小),学校的课堂就在如今的清道观里,而沿山建的采石场就在学校边上。

采石场的机械轰鸣,学校的课堂却仍然安静,只有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在慈东中学初中毕业后,十六岁的陈国耀进入姚渔一场的场办企业上班,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虽然每个月只休息一天,但他仍然会利用那天时间去慈城或宁波市里看看。“算是增长见识。”但他如今仍有遗憾,“如今对慈城也说不上很熟悉,大路都是知道的,小巷子却认不全。”

而去宁波,则更加不方便,火车在南门,既远车次又少,或者走上几里路坐11路公交车到新江桥……而剩下的,就是坐船了。

每天,都有一班航船从余姚祝家渡前往宁波,早上七点时会途经夹田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慢慢悠悠抵达姚江大闸。

或许是渔民孩子的缘故,陈国耀最喜欢坐船前往宁波,几十吨的船上,每班都能坐满人,到宁波买东西或者看病的人们,就看着船边滔滔的江水,融入城市的怀抱中。

直到如今,陈国耀都会怀念那九十年代起逐渐消失的航船,但他更对未来抱有期望,如同许许多多住在慈城边的慈城人一样,看着如今的变化,心生欢喜。

1930年的慈城火车站全景图(钱文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