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够家乡的每个角落

看不够家乡的每个角落

刘智超-文

讲述者 沈国峰 1972出生于慈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北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拍摄作品多次入选《甬上风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宁波市江北区志》《江北三十年》等书籍杂志,其中,《慈城古建筑群》入选《浙江国宝》。

在很多老慈城人眼里,四十年前的慈城西片区和如今相比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老房子还在,记忆就不会走,记忆不走,一切仿佛仍是当年的样子。就像沈从文回忆起自己的故园湘西凤凰县城时所说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生活在那个城市过去给我的印象里”。生在慈城、长在慈城的沈国峰对沈从文的这句话感同身受。沈国峰儿时住在慈城西片区,偶尔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他总是不自觉地怅然若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想那条解放河了。”

解放河已不复存在,但在每一个慈城儿女心中,水花泛起的涟漪,从来没有消散过。

四十年前的夏天和如今仿佛没有差别,太阳总是不浪费热情,每束光都被炽烈装满,甚至要溢出来。每到阳光最烈的时候,贯穿东西城片区的解放河便也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在河里激起水浪,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历经岁月的浪花在年轻手臂的划动下一波波涌起,好像一下子也年轻了许多,轻轻推搡着靠在岸边的乌篷船。船儿左右摇晃,像极了温暖的摇篮,不一会儿,在船中小憩的船夫便进入梦乡,梦里全是热闹的河埠头和各地运来的货物:水缸、瓷盆、蔬菜、海鲜……拥着小船的水波像哄孩子睡觉的母亲,也渐渐轻柔了,余波带着船夫满足的鼾声传出很远很远……

岸边的小朋友们俯身找着小鱼小虾小泥鳅,还时不时向在水中畅游的大哥哥投去艳羡的目光,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长大,像他们一样在水里畅快地游泳。年幼的沈国峰在岸边嬉戏,童真的眼中全是解放河秀美的样子,他把这些印在脑海深处,珍藏至今。四十年后,已成为国家级摄影师的沈国峰眼波依然清澈,他还在深情地看着他的家乡慈城,只不过,他身上又多了一双眼睛——相机。用他的话来说,眼睛看到的只能留在自己的记忆中,而相机拍成的照片,能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