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难写的书

一本难写的书

有一年,钱文华受庄桥人姚志明委托,写一篇关于他太公(爷爷的父亲)以来他们姚家的文章,经过调查和研究,钱文华很快就写出了这篇文章。

交稿后,姚志明接着说:“要么再写一篇研究整个庄桥姚家的文章?”钱文华于是又一番调查研究,最终文章出炉。

但姚志明紧接着又说:“慈城姚家那么出名,那庄桥的姚家跟它又是什么关系呢?很值得研究哦。”童姚马径张,慈东的姚氏家族大有来头,钱文华之前有所研究,也很感兴趣,于是继续调查研究,耗费了许多精力,洋洋洒洒四万五千字的文章终于面世,深入探究了两地姚家之间的联系,最终得出庄桥姚家就是从慈城姚家搬过来的结论。

最后,姚志明说:“还有这最后一篇,我代表宁波三万五千名姚姓后人委托你,请继续研究宁波的姚家。”其实钱文华心里早已下决定:继续研究。终于,又是三万五千字,宁波所有姚家的来龙去脉,被他研究得明明白白,他也得出最后的结论:当时的慈城姚家,共有两支大的支脉,也正是这两脉人,从慈城走向宁波,最终开枝散叶。

回首这一整本书的创作历程,钱文华才发现,搜集的资料早已堆满自己的书桌。但这样的精力付出,却并非第一次。对历史人文的研究,从来就是如此,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远非一般人可以承受和坚持。换言之,若没有十分的热爱,绝不可能成功。

历史的研究,常常需要写两笔,就拿起一本书查阅,再写两笔,又拿起另外一本书,是真正一笔一笔写下来的再创作。

有时候,钱文华会想,要是有人同他一样,坚持不懈地搜集慈城的资料,同样可以成为研究慈城的专家。而他自己,就能继续创作诗歌,只需要一支笔,一杯茶,一张纸,坐在窗边,更轻松地直抒胸臆。

“但偏偏没有人愿意做这么累的研究,于是便只有我来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