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经历

人生就是经历

2004年,李俏一拿了一笔两万多元的补偿金,加入全国千万名下岗工人队伍。年轻的她,怎甘心在家里待着,她把目光投向社区招工。在2003年第一批社工招考时,她就想去考,当时的厂领导劝她再等等,说她现在离开,等于辞职,没一分钱的补偿,还是等改制结束,机会肯定会有的。她接受了这个建议。故当她再次看到社区招工信息时,立即报名参加。凭着多年从事群众工作的扎实基础,她考取了慈城镇望京社区副主任一职,后又到景明社区当书记,直到2019年退休。

从1987年参加工作,到五十周岁退休,李俏一做的一直是“人”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到社区工作后,方方面面,多而杂。那些年,恰逢慈城古县城旧城改造、拆迁,每一件事都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如2016年7月启动的宁波慈城古县城西区棚改工作,为了顺利推进棚改,慈城镇从各部门、社区抽调了近三十名干部,分七个棚改调查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排摸居民棚改意愿、宣讲棚改政策。李俏一作为第一小组成员,负责南门村的华联新村及周边区域。那区块人口比较集中、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又位于慈城古县城西区,较为核心,有一百三十户列入此次棚改范围。大热天,李俏一和同事们一家家去做调查摸底工作。这些老房子没有电梯,她记不清爬了多少层楼。晚上回到家里,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在这过程中,偶尔也有“钉子户”、不愿搬离的老人等,她和同事们就细致耐心地做好说服工作,为下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长期跟群众打交道,李俏一总结出一整套非常丰富与完整的工作经验。这样的人才,自然引人注目。还没有退休,慈城步韬益寿院院长李水浓就提前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李俏一与李水浓院长同为江北区人大代表,彼此很熟悉。面对李院长真诚的邀请,李俏一很爽快地答应了。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而在现代人眼里,五十岁不但跟“老”沾不上边,还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精力尚处于旺盛阶段的好时光,岂能轻易浪费?

2019年6月1日,身材修长,一头披肩长发,见人总是笑眯眯,极具亲和力,浑身散发着生命活力的李俏一走进了位于慈城西王村的宁波颐乐园分院步韬益寿院,开始她戏称的“发挥余热”。

在益寿院,李俏一主要负责疏导老人的心理。这工作并不好做,倘若没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没点心理学知识,是很难胜任的。不过对李俏一来说,这算不上难事。她认为只要抱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位老人,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益寿院有一个屋顶平台,天气晴好的时候,李俏一会趁午休时间到平台上去喝一杯茶,或站在那里眺望。院门外是一片田野,各种花草无序生长,有小河蜿蜒而过。转过头,看到的是山,半裸石半植被。想起从前的慈城四面环山,家家户户门前有水,后因开发,有的青山变成了采石场,天长日久,再难恢复往日的模样,实在令人遗憾。

回顾前面走过的人生路,李俏一认为自己很幸运。无论家庭还是事业,一直很平顺,没什么大起大落。对当下的生活,她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珍惜平凡。

这些年,慈城的变化之大,常常让她这个“土著”都感到惊艳和陌生。带客人去县衙参观,即使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可她仍然记得这里曾是部队大院,有同学偷偷带她进去玩过。看到保留的一小块旧貌,心里就莫名地激动起来。慈城的变化,实在太多了。让她欣慰的是,好多老建筑修旧如旧,重现了记忆中的古县城韵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

站在记忆与现实的交汇处回首慈城,李俏一的内心充满自豪。她相信,借“慈城新区”规划的契机,慈城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老街

河头弄

尚志路街景(扫描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