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年少时光

小镇的年少时光

大宝山坐落于县城外西二里,与清道观山(塔山)两相遥望,蹲守县城东西两侧,山虽不高,亦不精致,却是冯有康童年里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一年到头,孩子们在大宝山都有自己的玩法。冯有康记得,他和小伙伴们在春天里采喇叭花、掰小竹笋、剪马兰头、摘艾青;在夏日里头顶脸盆遮阳,直奔城址河游泳,然后各自沿河床摸鱼虾河鲜;在秋日收割过的晚稻田,孩子们拾稻穗用于喂养家禽,既喂肥了鸡、鸭,又节省了自家的定粮;在下过雪后的冬日,在山头上打雪仗、滚雪球、垒雪人,以雪取乐,以山为家。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大宝山早早被彻底破坏,山不成山,残存的仅旧护龙寺旁的一小堆土而已,令冯有康难过了许久。

还有一件事令冯有康印象深刻,那便是在镇里看电影。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影还是个稀罕玩意儿。冯有康还记得,最早看的电影,是在当时的镇运动场(今人民路北端的旅游服务中心),依着东庙红色西墙头,扯置上方形银幕白布,边上挂个喇叭筒,场子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影放映机。

电影放映的日子,常常天还没暗下来,四方邻里已经络绎不绝地涌来,有自带凳子坐着的,有人挤人站着的。天刚擦黑,就见一束光柱打上白布,当时放映的还是黑白默片,但已经让镇里的人们新奇不已。

后来,慈城镇入驻了几支驻地部队,放电影的机会多了起来。每次听说有电影可看,冯有康便和小伙伴们追着去。哪儿有电影放,不管是露天、室内,哪儿就会吸引众多的人,即使拥挤不堪,没有正面位置可观,站到银幕背面看翻背电影也好;没有地上站的位置,就是爬墙头、爬树上也在所不惜。

回忆起来,冯有康的童年过得十分幸福。加上冯有康的父亲在上海工作,家中经济条件尚可,父亲时常会邮寄些上海的新鲜玩意儿回家,日子过得比邻家的孩子们丰富热闹许多。

年少的时光总是短暂,男孩子们渐渐长大,或继续学业,或成家立业。

1965年,冯有康考入浙农大的农机系后离开慈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宁波农业局工作,后来农业局要在洪塘人民公社创办农机厂,急需技术人员。冯有康是家中的小儿子,因父亲早逝,考虑到洪塘离慈城的祖居近,为了照顾在慈城的母亲,便去洪塘人民公社的农机厂工作。那段时间,冯有康每天骑着自行车从慈城到洪塘上班。

直到1983年,冯有康调回慈城的宁波粮机厂,才结束这来回奔波的上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