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故事
小时候,外婆常常与金乐讲水的故事:最干净的是天水(雨),因此家中的院子里有许多水缸,用来储蓄屋檐上用马口铁引下来的雨水,平时用来洗衣服等;其次就是井水,所以院子里挖了一口井——在当时的慈城,家中有井的人家并不多——可以用作日常用水。
金乐的父亲曾做过几年妙山农场的场长,每年夏天的时候,农场就会发西瓜给员工,他就会用自行车两边的筐装回来。往往一次能装回来几十个西瓜,这是专属于夏天的记忆。
每当这个时候,金乐就会非常开心,敲敲这个,碰碰那个,口中念叨着:“这个西瓜肯定好!”父亲只是看着他,微微笑着用尼龙网层层把西瓜包裹住,一头用绳子捆住,直接扔进井水中。
云起云落间,日子也渐渐变热,等到要吃的时候,金乐会趁着父母不在家,央求外婆把西瓜取出来。外婆会宠溺地刮刮他的鼻头,伸手拎出西瓜,一刀劈开,再细细切块,然后取出一块递给金乐,金乐边流着口水,边一口咬下,就是透心的凉爽。
没过几年,自来水接入了慈城。镇里开始动员家家户户接引自来水管。当邻居们都接上自来水后,金乐家却卡了壳。
面对子女的劝说,外婆却说:“我们家里有水,天水这么干净,井水那么好,要自来水做什么?”
金乐的父亲劝说道:“别人家都已经接进来了,慢慢用也会习惯的。”却收效甚微。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外公外婆成了这里“特立独行”的人。在子女们断断续续的思想工作下,才终于松口,自来水管正式接进了屋子。
有一天,金乐突然听到外婆与外公聊天:“这个自来水还蛮方便,一开水龙头水就出来,也不用跑来跑去,洗菜洗衣服很方便。”想起一开始的坚持,外婆禁不住笑出了声。
时光如梭,转眼间金乐就要上学。因为当时父母都在台州工作,他只能暂时离开慈城,到父母身边读书。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慈城,从南门火车站出发,路过洪塘站、庄桥站,经过一个多小时,才到宁波,然后又从宁波去了台州。
小小的年纪,只记得与外公外婆挥了挥手,就踏上离乡的旅程。少时的他,也已经有许多不舍的情绪。
而这一去,就是九年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