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发现

2003年,他考取了宁波一所大学的历史系。在菁菁校园里,凝结的安静力量得以蓬勃、生发,从对历史的好奇,延伸到对宁波各县区历史脉络的探寻,从枝枝蔓蔓开始伸展。

宁静致远。很多个双休日,王凯的足迹印刻于宁波的角角落落。当然包括慈城,这座千年古县城,散发出的巨大历史磁场深深吸引着王凯。他参观拥有浙东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孔庙,阅读它的历史沧桑:始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的孔庙,在当时被称为慈溪县学、文庙、学宫,于庆历八年(1048)迁至目前地址,却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因金兵南侵遭焚毁,直至绍兴十二年(1142),县令毕瑞创建殿宇斋居,募集巨资重修,到清代鼎盛时期,孔庙已扩建至十八亩多,有殿堂、祠阁、斋居、门庑百余间,当年儒家传统的遗存,完整地保留下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伦理呈现出完好的轮廓。王凯一次次流连其间,从中轴线的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到梯云亭,再往返于东西轴上的魁星、文昌、节孝、名宦、土地、崇圣等祠,慈城巨大的磁力,如一颗种子播撒在他心底。

除却孔庙,王凯也造访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冯宅等名人故居,走过保留得很完整的传统街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气息,像一缕风拂过,停留在青石板的纹理里,停留在做工精致、用料考究的砖瓦里。在那具有宋式彩画遗风的冯岳彩绘台门前,他久久凝视,步履缓缓,心有所往。

慈城的山山水水,慈湖,还有慈城的各种特色小吃,以其特有的糯柔熨帖着他,而他,似乎总在寻找一种契机,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去“缝合”、去烙印。每次品尝喜爱的慈城年糕,王凯便如重温春秋末年历史人物——吴国大夫伍子胥在宁波慈城作战的典故:伍子胥做了屯粮防饥准备的年糕解了行军打仗中的饥荒,大量的“城砖”——年糕为后来的胜仗做了铺垫……来到慈城,一个与喧嚣拉开些许距离的古县城,仿佛关于大城市的一切繁杂都剔除了,车水马龙在这里停止动静,而内心的悠远和沉静部分刹那间与人的心灵相合,那些怀着美好祝愿的历史人物,以及与文化相连的自信感不断滋长,王凯如遇知音。如果一座县城会说话,慈城无疑是他默然无言的知己。街巷中随处可见的马头墙、古街、古桥、石板路,以及探出青石板的一株小草,都染上了亲切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