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工厂变公园

昔日工厂变公园

1987年,虚龄十九岁的李俏一成为浙江省水文地质大队弹簧厂的一名员工。由于她年轻又有文化,一进厂就担任团支部书记一职。两年后,被提拔为工会主席。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弹簧厂就在慈湖边上,工作之余,李俏一爱去湖边走走。那时候的慈湖远不及现在漂亮,周边环境很糟糕,还有很多违章建筑。唯一的优点,大概是没有经过专项整治,看起来颇有几分野趣,湖中有小树,有水生植物,各自成景。一年四季,她看湖畔的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飘落与萌发之间切换。每次站在湖边,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门口的那条小河和解放桥。由于城市建设,那一条条犹如慈城血脉的江河消失不见,这是发展的阵痛与代价,很无奈。

幸好,还有慈湖。

慈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当时的县令房琯下令开挖此湖以灌溉农田,初名“阚湖”。据相关史料记载,慈湖历史上曾名“德润湖”“普济湖”等。而“慈湖”是南宋著名学者杨简命名,因他曾隐居慈城,就住在湖畔,建屋讲学,世称“慈湖先生”。

湖心有长堤,连接南北。从小到大,经常去慈湖玩的李俏一并不知道这长堤是何人所筑。后来有了网络,才查到这长堤是唐朝普济寺僧人为了通行方便而建。而堤中心的师古亭,从匾额落款来看,最新翻修的年份是1984年。这凉亭也有一段历史,宋天圣五年(1027),县令孙知古在这堤上建亭,名“清凉亭”,后又更名为“涵碧亭”。现在我们所见的六面重檐、十二根石柱承托亭顶的攒尖顶廓亭,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县令胡观澜重建。为了缅怀杨简先生,故命名为“师古亭”。听说“师古亭”东南角石柱上还隐约可见“乾隆三十八年仲夏”的字样,她还特意去找寻过。

“师古亭”是李俏一和工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冬季,鲜少有人到那逗留,其他季节,特别是夏天,长石条凳上总坐满了人,边吹着湖风,边说着闲话,很是热闹。

2003年,弹簧厂开始改制,所有员工一次性买断工龄。李俏一从没想过,工作这么多年的工厂有一天会没有了,她还以为自己一辈子就只会做这一份工作。

再去整治后的慈湖,李俏一不由眼前一亮。那些破破烂烂的违章建筑不见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环境幽雅的景区。站在慈湖中学门口,李俏一忽觉这左右两湖似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注视着南来北往的过客。倚靠着崭新的木结构护栏,视线落在对岸垂柳倒映的湖面上,她仿佛看到青春年少的自己,迈着大长腿,晃动着马尾巴,从长堤的那一边奔跑着过来,一脸自信的笑容。

昔日的工厂已变成慈湖公园的一部分,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好像她曾经工作过十七年的地方,不是在这里,而在别处。在那一刻,李俏一突然真正理解了沧海桑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