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江边上的渔民
2025年09月26日
慈江边上的渔民
蔡旭东-文
讲述者 陈国耀 1961年出生于慈城镇东门外的夹田桥,自小长在慈城镇外。中学毕业后,在姚渔一场场办企业工作。2002年,进入姚渔一场任书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天,晨曦浮在姚江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在宽阔的江心,一艘水泥做的船上,四个汉子边喊着“一二三”整齐的号子边转动着船上的巨大滚轮,随着滚轮轴承的滚动,一张渔网被逐渐放出增大。而在姚江两岸,各有将近二十个汉子拉着渔网的两头,随着渔网的延伸,齐步向船的反方向走去。
这时,负责瞭望的汉子突然大喊:“有船路过!”负责压网的汉子们默契地放下几块石头,压低了渔网。几艘吃水不深的过路船缓缓经过,船上的人向岸边的汉子打着招呼:“今天会有个好收成噢!”
等过路船开远,压网的汉子用绳索将石头取出,渔网又浮出水面。两岸的汉子走了约十几米远,网已成型,开始齐力收网,随着网接近水面,鱼儿开始挣扎扑腾,看的汉子们心生欢喜,其中一位喊道:“好收成噢!我看有个几万斤吧!”引来了大家的哄笑。
他们是姚渔一场的渔民,这是他们在那个年代平凡又日常的工作特写。将渔获分装上渔船后,他们各自搭乘着小船,从姚江入慈江,陆续返回慈城边上,位于东门村与西山村的夹田桥。夹田桥的南北两岸,他们的家人们正等待着。
每当这个时候,有个孩子总会在江边飞奔。孩子名叫陈国耀,他要回家告诉父亲,有新鲜的花白鲢捕捞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