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城,诉说千古风流
“慈城,受到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戴松岳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眼里,慈城绝不是一处普通的江南水乡,而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城,堪称与凤凰古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并列的“四大古城”。
戴松岳说:“慈城的身上,有历史、有文化,更有独一无二的慈孝传承,这是其他古城、水乡所没有的特性,也真正担得起‘江南第一古城’这个称号。”
三山环抱,两江横流,造就慈城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也造就慈城悠久的历史。七千年前,人类在其西南和西北约十公里处的河姆渡、田螺山、傅家山等地生息;二千五百年前,浙东最早的城池句章城在此建立;唐开元年间,房琯为令,择今址为慈溪县治,由此,慈溪城横空出世。
数千年间,孔庙、清道观、普济寺、中医文化乃至耕读文化都在这个古城里留下痕迹,慈城完整且全方面地展现了中华文化,成为国内少有的中华文化历史承载的场所。戴松岳认为,就县城而言,慈城是浙东乃至江南罕见的深受佛、道两教影响的区域,又是传承至今的儒城之一,如此,儒释道三教融合演化,成为慈城深厚的文化背景。
当然,这座古城里,对慈孝文化的传承,是最为难得的。
戴松岳给慈城的定义是“中国慈孝文化标本之城”。作为中国第一个慈孝文化之乡,宁波江北区的慈孝文化核心区域,慈城的慈孝文化具有典型的文化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自古以来,慈城特殊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父母慈、子女孝的互动格局,从而演化为被社会认同的伦理关系,成为区域小传统中世代相传的风俗习尚,逐步在当地形成了子孝母慈的民风。
首先,在慈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孝子孝女,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慈孝民间文化。根据记载,慈城历史上被历代皇帝表彰的孝子孝女就有三十多个;而明代时,载入《明史·列女传》的人数更是达到十六位,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可以说是突出的。
比如,立县之始,即以董孝子董黯之事而名“慈溪”。除董黯外,还有为父守孝的孝子张无择、割肝熬药给母亲吃的孙之翰,他们并称“三孝”,慈城也被称为“三孝之乡”。
不仅如此,慈城相比其他地方,最大特色是这里还有很多母慈的故事。其中,以戏剧形式流传多年的《三娘教子》原型就是明初慈城薛家的故事。
此外,独具特色的慈孝文化形态,还能在慈城当地很多遗址遗迹上得到印证,如目前保留完整的张孝子祠、慈湖董孝子溪、节孝祠、孝子井、三忠墓和慈溪桥、慈溪巷等。
慈城的建设,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从目前来看,慈城的重建不仅要有阶段性的成果,更要有长远的规划。“慈城是一个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鲜活课堂,我们这一代慈城人更要充分认识到慈城的难得和可贵。”戴松岳总结道,“因此,无论作为慈城的开发建设者,还是土生土长的慈城人,都要充满文化自信。”
现在,得了空的戴松岳时常会回到慈城看看,或是走亲访友,或是参加活动。大东门的重建、解放路的面貌提升、古县城的改建……每一次,戴松岳都能感受到慈城展现出的新变化,也随之欣喜。
这些年来,戴松岳对自己能代表家乡慈城发声,向所有人展示慈城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而倍感荣幸。“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情感,让我有机会表达出对家乡慈城深厚的爱。”
慈城秀水
慈湖晨曦
慈湖之春
大庙外景(扫描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