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浩与永旺斋

刘皇浩与永旺斋

1956年,二十三岁的刘皇浩从沈师桥的百年老字号永丰南货店学成出师,单干谋生。天还没亮透,他就从鸣鹤家里出发,挑着一担橘红糕和其他点心,翻过长溪岭,往东南方向走,就是旧时慈溪的县城——慈城。穿过大西门,沿着河边来到城隍庙和县衙附近摆摊。“卖橘红糕嘞,又糯又甜的橘红糕!”青年熟练地叫卖起来。除了最拿手的橘红糕,他还会做松仁糕、绿豆糕、玉荷酥、薄荷糕、芝麻糕等十几种点心,循着四季的食材,制作不同的糕点,这一摆就是好几个年头。小小的糕点摊,支撑起了家里的生计。几年间,他有了固定的客户,也熟悉了慈城的一草一木。守着自己的小摊子,他也曾想过,如果有天能开一家店就好了。

“阿妹,今天是我最后一天来摆摊,过两天我就要去供销社上班了。”买橘红糕的客人里,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姓欧阳。她在医科大学读了两年书,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下放到慈城,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买点橘红糕吃。听说大哥哥以后不来摆摊了,心里有点难过。因为政策原因,1962年以后,刘皇浩再也没有去慈城摆过摊,转而去供销社工作,先后又去了逍林、泗门、余姚、浒山的食品厂里当点心师傅。几年后,小姑娘结婚生子,女儿渐渐长大,她也会买橘红糕给女儿吃,说这是妈妈年轻时爱吃的点心。“不喜欢,太甜了。”女儿说。“妈妈年轻时,在县衙那里有个小摊卖的橘红糕没那么甜,好吃的,可惜现在吃不到了。”年轻的母亲叹了口气。她并不知道,几十年后,她会在慈城再遇到那一口软糯的橘红糕。

2019年国庆节,作为慈溪市级非遗传承人,“鸣鹤第一家”的永旺斋糕点店主理人刘崇明被慈城有关方面邀请去展示宁波传统技艺,因为持续时间较长,刘崇明请了老父亲刘皇浩出山。二人与江北开投公司招商部工作人员罗利鹏不期而遇。闲聊中,刘皇浩回忆起当年在慈城摆摊的情景。听了刘老爷子的故事,罗利鹏很激动:“我们慈城正在对外招商,你们有没有兴趣来这里开一家店?”刘崇明望向父亲,他的眼眸里流露出希冀的神采。

很快,永旺斋慈城分店的铺子敲定了,就在离刘皇浩当年摆摊的地方几百米远的位置。刘崇明常驻慈城,现场制作橘红糕。父亲年轻时的心愿,终于在慈城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实现了。

欧阳小姐成了欧阳老太,看到报纸上报道的永旺斋的故事,来到店里买了一盒橘红糕。“嗯,还是当年那个味道。”她拿给开酒吧的女儿吃,“喏,这就是妈妈当年讲的那个橘红糕。”女儿仍不买账:“唔,还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