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归处是慈城

乡愁归处是慈城

张露璐-文

讲述者 罗利鹏 出生于1977年,2003年不远千里来到江南小城,一待已经近20年,从慈城第一个旅游景点孔庙开始,他见证了慈城所有景点、展馆与街区的建设与开发。

讲述者 翁正康 1984年6月出生于慈城。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创工作。2020年,在民权路商业步行街开了一家餐厅——浮碧山房。

讲述者 刘皇浩 1933年出生在慈溪鸣鹤一个贫寒的家庭,14岁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1948年开始学习糕点制作。小儿子刘崇明传承了父亲手艺,并于2019年,受罗利鹏邀请到慈城开设“永旺斋”分店。

讲述者 欧阳闻人 1969年出生于慈城慈湖村。2008年创办盛世名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元旦,抱着回馈乡梓的心,回到慈城开办了家庭式酒馆“乐堂”。

2003年春夏时节,罗利鹏第一次从湖北家乡来到慈城古城。下午的太阳不冷不热,斜斜地穿过大西门门口一棵百年古树的树冠,照在树下下棋的老大爷身上。沿着民生路一路向东,两边的铺子都开在低矮的老房子里,烧酒铺、推拿馆、家电维修、卖年糕和面食的小餐馆……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慈城的烟火气几乎立即俘获了这个外乡人的心。

开掘一千两百多年的慈湖、初建于北宋的孔庙、发端于东汉的董孝子井,现存至今的“国宝”级建筑甲第世家、冯岳彩绘台门……走过两平方千米的古城,罗利鹏惊叹于这里的古迹之多、文化之厚,从此,他便留在了这里。从金源旅游公司到江北开投公司负责招商,他见证了古城的一步步更新,参与了古城的保护和开发。近二十年过去,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古城的风貌没有在大拆大建中失去当年的模样,反而在小修小补中变得更加光彩照人。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没有因为游客的到来而有所变化,当年下棋的老大爷换了一波又一波,而棋摊一直在。“这是一座真正生活着的古城。”他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