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长沙铬盐厂铬污染整体治理项目
原长沙铬盐厂铬污染整体治理项目施工现场俯瞰图
原长沙铬盐厂始建于1974年,位于长沙市河西三汊矶老工业区,在二环线以内,中心经纬度112°57′15″E、28°16′0.9″N,曾是全国铬盐行业生产规模排名第二的中等国有企业,多年累积产生遗留大量铬渣,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2003年12月,长沙市政府将其关停并开展污染治理工作。2005年至2017年6月先后经历长沙市工信委、市环境保护局治理阶段,完成了42万吨遗留铬渣的湿法解毒、初步污染调查、厂区两期止水帷幕建设、变电站建设和污水处理站主体结构建设等。自2017年7月起,原长沙铬盐厂铬污染整体治理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移交至湘江新区,由先导控股集团子公司长沙市铬污染物治理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本治理项目修复范围包括原长沙铬盐厂、已解毒铬渣堆、原湘岳化工厂等区域,西起已解毒铬渣堆场西侧,东至湘江左岸,北起原湘岳化工厂北侧,南至原长沙铬盐厂南部边界内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255亩)。
治理项目技术难度较大。一是历史上铬渣在厂区东北侧天然湖杂乱堆填,经数次填埋、覆盖,无任何防渗措施,场地内存在大量的含铬废渣及污泥,加上铬污染物长期的迁移转化,目前厂区大部分区域铬浓度严重超标。二是地质条件极不利于场地修复,场地缺乏天然的黏土防水层,下层土层含透水性强的圆砾层,同时存在基岩裂隙等状况,污染物极易随水淋溶纵向往下及横向往四周扩散。三是污染场地地理位置敏感,场地距离湘江不足白米,地下水整体目西向东流向湘江,周边有多个居民聚集区,三汊矶小学距污染场地仅90米。四是缺乏可借鉴成熟案例,铬污染场地修复是世界性难题,解毒铬渣返黄、渗漏现象普遍,场地风险管控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原长沙铬盐厂场地位置敏感、地质环境复杂,污染物范围广、深度深、浓度高且分布不均匀,目前尚无成熟案例可供借鉴。
2018年治理项目工作重点为施工前期准备,主要完成了如下任务:
方案审批。自2017年12月完成《原长沙铬盐厂铬污染整体治理项目技术方案》初稿后,铬治理公司先后组织技术方案内部评审5次、专家评审6次,向主管部门汇报20余次。同时积极协调各级主管部门,根据各级领导指示及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方案。技术方案于2018年5月3日、11日通过长沙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随后通过了专家函审复核,于5月14日获得预审意见,8月17日获得审查意见。
报批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估报告和水土保持报告编制及报批工作一波三折。比如,原环评报告编制单位以项目敏感为由拒绝履行合同,联系多家环评单位均遭拒绝,在上级领导协调下,最终得以确定环评报告编制单位。在项目敏感、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的多重压力下,铬治理公司与各编制单位高度对接,在确保报告质量的前提下抢时间、赶进度,如期完成各项报告,并积极报送报告文本至相关主管部门,组织或参与内部评审8次、专家评审7次,最终获得可研批复、环评批复和水土保持方案许可。
小试中试。可渗透反应墙(PRB)小试试验于2018年7月3日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中试试验工作于5月25日正式进场施工,仅历经75天,在高温酷暑天气下建成试验场地,其中可渗透反应墙(PRB)更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可渗透反应墙体,运行1个月时间便达到预期效果。中试试验于9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
工程勘察。地质勘查工作于2018年10月13日启动,历经19天现场施工共计完成钻孔81个,总进尺3 264.1米,于11月10日提交勘察报告,11月17日通过专家评审。
初步设计。柔性垂直风险管控系统工程采用HDPE膜防渗阻隔,其深度和规模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属罕见。初步设计工作于2018年11月11日正式开始,短短15天便提交设计方案,并于28日通过专家评审。12月4日取得批复报告。
招标方案。原长沙铬盐厂铬污染整体治理项目柔性垂直风险管控系统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方案编制前期工作于2018年10月份正式展开,12月19日新区住建环保局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招标方案会商,12月25日先导控股集团招标领导小组会会议审议通过招标方案,按时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招标方案编制”的工作任务。
原长沙铬盐厂铬污染整体治理项目中试PRB施工图
零星工程。进出口防护项目施工图设计于2018年8月15日通过专家评审,于12月进场施工。固废仓库改造、围墙修复、A渣坑周边围挡及进水口沉沙井、绿化及雨水沟项目于7月底进场施工,12月初完成。固废仓库脱水淤泥安全处置项目于5月1日签订合同,2018年共转运污泥7车,合计168.88吨。在线监控平台项目建设项目曲折推进,方案几经调整,2018年共计召开方案内审会4次,专家评审会1次。
治理项目按照“全面治理、整体设计、风险管控、分步实施”的思路,拟分两阶段实施,治理目标为切断污染地下水向湘江流入途径,清除全部污染源,消除风险隐患,保障湘江水质和周边群众健康,完成原长沙铬盐厂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作。
原长沙铬盐厂铬污染整体治理中试DGR施工图
第一阶段主要工程内容有:
1.原长沙铬盐厂、原湘岳化工厂及已解毒铬渣堆污染区域风险防控及污染介质治理:原长沙铬盐
厂和原湘岳化工厂污染区域四周建设封闭式HDPE膜垂直防渗墙(以下简称核心污染区封闭式HDPE膜垂直防渗墙),其轴线长度约2 000米;已解毒铬渣堆污染区域四周建设封闭式HDPE膜垂直防渗墙,其轴线长度约700米;已解毒铬渣堆污染区域顶部生态封场绿化,面积2.67万平方米(40亩);核心污染区封闭式HDPE膜垂直防渗墙东侧到湘江边污染地下水约1.98万立方米采用动态地下水循环(DGR)化学-生物还原技术修复;风险防控零星工程、运维和环境检测等。
2.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区域污染介质治理:污染土壤约39.96万立方米异位修复,具体包括约4.57万立方米土壤六价铬浓度低于150毫克/千克的污染土壤还原稳定化修复;约15.93万立方米土壤六价铬浓度高于150毫克/千克的污染土壤和约2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的淋洗、还原稳定化联合修复;约10.97万立方米淤泥质土壤的湿法解毒、生物环境稳定化联合修复;约6.49万立方米铬渣外运至危险废物中心处置安全填埋。
第二阶段主要工程内容有:
1.42万吨已解毒铬渣最终处置。
2.原长沙铬盐厂、原湘岳化工厂污染区域深层土壤原位修复和地下水采用动态地下水循环(DGR)化学-生物还原技术修复。
3.湘江沿线风险防控系统建设:包括核心污染区封闭式HDPE膜垂直防渗墙东侧临近湘江边约511米可渗透反应墙(PRB)建设及后期长期监测。
第一阶段工作预计2021年底完成,第二阶段的工程建设视情况择时启动。
撰稿人:李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