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施工现场鸟瞰图
为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布局湖湘文化走向全球的重大举措,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节目生产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基地项目”)。基地项目定位于非新闻类节目生产基地,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世界之窗和海底世界之间,总用地面积7.33万平方米(约110亩),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11.5万平方米,地上面积11.2万平方米),项目总拟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被列为湖南省、长沙市重点工程。
基地项目由获得国际金奖的德国HPP公司做概念设计,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建筑设计,由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由湖南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项目于2016年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由一个芒果电视体验馆、五个大型演播厅、一个美术馆以及技术大楼、融合媒体数据中心、技术配套用房、道具库、服装室、化妆室、排练厅、参观通道、大型停车场等组成。整体布局由西向东逐层抬高,采用“一轴多心”的规划设计,南侧由西向东布置多媒体艺术中心及游客中心,1 500平方米摄影棚,800平方米演播厅,1 400平方米演播厅和下沉广场;北侧布置800平方米剧院式演播厅,1 600平方米演播厅及技术服务大楼和5 000平方米芒果电视体验馆。其中美术馆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其他单体均为钢框架结构。
矗立山顶的芒果电视体验馆是基地项目的一大亮点,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是可容纳4 500人的剧院式演播厅,将填补国内无大型剧院式录制场所的空白。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南有马栏山”将围绕“一心、一云、一带、一城”建设中国“视谷”。作为中国“视谷”的核心项目,未来节目生产基地将实现IP化、云化、智能化。在IP化方面,将参考国外现行标准。云化方面,目前已与AWS、阿里、腾迅、华为等500强企业展开深化战略合作,积极沟通并着眼于未来基地公有云建设,共建中国领先的云端协同的全媒体云平台,基地数据中心将获得业内最权威的UPTIME TⅢ级别的设计认证。智能化方面,初步规划了芒果物联智能化平台,将通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云存储技术,为用户提供绿色、智慧、生态的生产基地环境。平台将采用3D建模并引入多屏互动的技术进行人机交互,智能灯光、智能会议、智慧办公等多元的智能控制手段也将在基地得以应用。
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外观效果图
基地项目还设计了广播电视工艺专属的参观通道,途经常规式和剧场式两个演播厅、电视历史回顾区、播控中心、服装磁带库、广播电视互动体验区等。参观通道将合理规划利用现有的空间和工艺布局,以技术展示和体验为核心,以参观旅游与教育为目的,将成为国内外唯一的广播电视工艺参观通道。
为提升节目生产基地的艺术气质以及地标地位,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过多轮考察,最终选定与英国当代著名雕塑师安东尼·葛姆雷合作一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并于2018年底与安东尼工作室签署《艺术品定制提案协议》。项目落地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地标。
基地项目于2017年7月完成基坑土石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作,2018年建设分为基础和主体两个阶段,其中基础阶段的基坑内抗浮锚杆及人工挖孔桩均已施工完毕,并完成了所有底板防水施工,以及97%的底板混凝土浇筑。
主体阶段施工,由于除美术馆地下人防区域外,演播厅A—E及芒果电视体验馆的地下室均为一个整体,与地上部分按建筑单体划分区域不同,地下室部分分区按施工后浇带(1—16区)划分施工区块。2018年完成了芒果电视体验馆地下4层及演播厅D、E东侧部分地下三层的主体施工,完成了美术馆地下二层人防区域的人防预留预埋,人防顶板西侧的钢筋施工及东侧支模架搭设。计划2019年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攻难克艰,先后攻克了五大技术难题:锚杆钻机降尘措施、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清水混凝土配比及模板形式问题、地下室钢骨柱与混凝土梁连接处钢筋施工困难问题、型钢混凝土柱(无对拉螺杆)柱箍形式选择。获评两项“省级工法”,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锚杆钻机除尘装置),并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2018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
撰稿人:杨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