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核计量检测研发基地项目

湘核计量检测研发基地项目

湘核计量检测研发基地项目位于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琨玉路以北、智真路以西、茯苓路以东及莲坪路以南区域内,是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建设的综合实验楼。基于检测中心能力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2016年10月14日,中心在上级主管局——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向湖南省人民政府递交能力建设项目申请报告;2017年1月18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组织评审会对该项目进行论证评审;2017年2月13日,省发改委以湘发改高技〔2017〕96号文《省发改委关于省核地质局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核技术应用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批复,项目立项顺利完成。

项目按功能分为计量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仪器研发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四大板块,总建筑面积为8 747.8平方米。重大关键设备包括:伽马射线标准装置、X射线标准装置、氡室、γ系列模型、γ能谱仪、ICP-MS、XRD分析仪等,新增工艺设备50余台/套。

项目规划2栋建筑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实施,一期工程为1栋(湘核计量检测大楼)、二期工程为2栋。建筑总体均南北朝向、垂直城市道路方向布置,1栋、2栋均为多层厂房。1栋地下一层至六层为实验室用房,容纳计量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计量中心用于核仪器的计量检定与校准工作,检验检测中心用于矿石、水、土壤、空气、生物等样品的检验检测工作。2栋一到六层为车间用房,容纳仪器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仪器研发中心用于核仪器的研究开发制造工作,智能制造中心用于环保工程设备的智能制造工作。

电离辐射计量站扩建:以前期项目为基础,新增建设γ场、X场、氡室等部分标准,达到检定放射性仪器90%以上的能力。标准γ辐射场建设:建立1组多源位辐照装置,内装4个不大于3.7×1 012 Bq(100Ci)的137Cs或60Coγ辐射源以及外部准直器11.1×1 010Bq(3Ci)的241Amγ辐射源。标准X辐射场建设:建立激发电压为350千伏的X射线机、标准能量规范的过滤片转换机构、光阑/准直器与快门系统、屏蔽箱和定位平台以及校准导轨、校准平台小车等系统。氡实验室建设:建设一个中型氡室,适用于各类实验自用与测氡仪的刻度仪器,可进行氡浓度、温度和湿度范围内的各种实验及小批量的累积探测器的刻度。γ系列模型及放射源6个模型(铀模型2个、钍模型1个、钾模型1个、混合模型1个、本底模型1个)的搬迁,模型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模型量值传递。新放射源库的建设(拟建30个放射源储存装置)、8个放射性镭源的搬迁。建立医用辐射源的检定能力。配备相应医用辐射源检定设备,具备医用γ射线后装近距离治疗辐射源,外照射治疗辐射源,医用数字摄影系统X射线辐射源,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X射线辐射源,X、γ射线骨密度仪,医用Co-60远距离治疗辐射源,头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辐射治疗源,医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X射线辐射源,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X射线辐射,Co-60远距离治疗束吸收剂量,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源,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等检定能力。

放射性核素分析检测能力建设:建立生物中碳14制样系统,低本底液闪测量系统,α能谱测量系统,水中碳14蒸馏系统,氚浓缩系统,γ核素测量系统,低本底α、β测量系统,具备对矿石、土壤、水、食品、建材、磷肥工业、大气和底泥中的放射性核素检测分析能力。

辐射防护能力建设:购置相关的核应急及辐射防护配套仪器及设备,具备放射源事故和核反恐应急辐射监测和响应能力。拟建成省内最大的核技术应用项目的咨询、设计、施工、监测、评价、验收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并且更好地为我省核应急和核反恐做好强有力的支撑。

项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专用成熟技术、装备以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显著提高计量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为目标,通过实施该建设项目,能够显著提高检测中心电离辐射计量和放射性核素检测能力,使检测中心成为省内开放共享涉核技术应用支撑平台,为全省核医学科、核农业、核工业等战略新型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促进涉核产业健康发展;成为放射性检测和计量骨干单位,为全省核电站建设发展在计量和放射性检测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全省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主要技术服务单位;成为核辐射环境监测服务中心,为全省电离辐射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全省环境综合治理的骨干力量;成为核应急、核反恐技术保障基地,为全省核应急核反恐管理体系提供专业保障,建立核应急、核反恐前置处理专业队伍,并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工作。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湖南核辐射检测能力,填补各类放射性标准量值传递的空白。

项目由浩天建工集团承建,一期总建筑面积6 037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及地上六层,建筑总高度为24米,上部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平面为矩形,平面外轮廓轴线尺寸为50.4米×16.2米。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物开间大、层高高,且平面、竖向均较规则,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工程的楼盖和屋盖均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根据电离辐射的需要,地下室采用抗震墙结构。其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地下室部分长50.6米,超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中8.1.1条的规定,故沿长度方向设一道后浇带。后浇带应在其两侧结构施工完一个月后浇筑并采用比相应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

项目一期工程于2017年12月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18年3月份开工,截至2018年底已经完成了综合实验楼的地基、主体、外墙、屋面广场砖铺设、铝合金室外窗安装等工作。地下室暖通、电梯等设备和施工队已进场,进入室内装修阶段,其中实验室整体装修招投标已经完成,施工队已进场。工艺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招投标已完成。

项目一期工程计划将于2019年6月上旬完成综合实验楼室内装修工程、弱电工程、给排水工程。7月上旬完成室外道路和围墙,园林绿化及挡土墙工程。7月下旬完成竣工验收。8月份完成实验室整体室内装修。9月份开始进行设备调试与验收工作,并进行整体搬迁形成运营能力。预计二期工程于2020年启动建设,为全省核医学科、核农业、核工业等战略新型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撰稿人:黄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