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北路工程建设项目

潇湘北路工程建设项目

潇湘北路航拍图

潇湘北路南起三汊矶大桥,北至沩水河桥,全长20.1千米,纵贯滨水新城核心区,是望城连接主城区的重要通道。道路断面形式分三种,其中三汊矶大桥—望府东路段长15千米,路幅宽60米;望府东路—雷锋东路长约1.3千米,路幅宽46米;雷锋东路—沩水河桥段长约3.8千米,路幅宽36米。全线道路等级采用6主4辅的结构形式,主路设计时速60千米/时,辅路设计时速40千米/小时。

潇湘北路工程建设项目由长沙市望城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望城城投”)负责建设,分四段实施。五矿合作段:沩水河—望京大道,全长7.3千米,由五矿二十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PPP合作段:望京大道—星月路,全长8.5千米,由中建五局三公司负责建设;新奥合作段:杨峰路—星月路,全长0.66千米,由湖南乔口建设公司、湖南中安建设公司联合负责建设;湘江公司代建段:杨峰路—三汊矶桥,全长3.5千米,由湖南乔口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建设。

作为望城区海绵城市重点示范项目,潇湘北路走在全省海绵城市道路建设前列,采用生态滤沟、透水路面等LID设计,长度达12千米,海绵建设面积达16.8万平方米,污染物削减率达60%及以上,是望城区主力打造的重要“生态道路”。

全线道路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共板设计,采用透水铺装,使路面径流下渗。并于道路主辅分隔带、人行道板下设排水暗涵,道路路面径流经排水暗涵排至路旁LID设施,LID设施对雨水径流起到调蓄、滞留、净化、渗透的作用,超过LID设施存储能力的超标雨水径流最终经LID设施内溢流井排至附近水系及设计雨水管道,以保障排水安全。

“潇湘北路采用了透水混凝土人行道及生态边沟,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望城城投集团设计管理部邓理明说,这是长沙最长的一条按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道路。

设计之初,潇湘北路便立足高标准,致力打造品质标杆工程。2016年9月,望城区园林局针对潇湘北路绿化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和批复,确定了项目以红色作为景观设计主题。2017年9月,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编制的望城区滨水新城道路景观概念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潇湘北路为“一轴三带”中的“一轴”和“红色”景观设计主题,同时提出行道树应采用香樟,点题树宜选择茶花、红叶石楠、红榉、杜鹃和红继木。2018年9月,望城区政府组织区园林局、规划局、住建局及相关专家专题听取了潇湘北路景观绿化设计,并提出了优化意见,明确潇湘北路全线20.1千米采用一致风格栾树作为主景树,行道树采用香樟,点题观景植物为红叶石楠、樱花、石榴、紫薇等,并重点打造普瑞路通道、三环桥下桥和交叉口重要节点,对全线绿化景观设计进行了品质提升。

建设过程中,望城城投严格践行工程6S管理标准。加强标准制定、流程制定、过程介入、管理执行及风险防控,严格工程品控。在各工序推行标准试验段样板,采用先行试点、逐级审定、全线铺开的方式,建设工艺、品质获高度认可。同时项目推广材料技术革新,开望城先河,成为全区范围内第一条使用轻质泡沫混凝土作为管沟回填材料试点的道路,为全区后续工程项目使用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和探索奠定基础。

潇湘北路作为望城区当时在建最长道路,跨度大、涉及面广,各种难题不胜枚举。道路全长20.1千米,路基下先期双管平行敷设直径2.2米的岳麓尾水管道。项目穿越4个街道、10个村、50余个组,拆迁房屋300余栋,沿线征拆协调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全线包括4座桥梁、6个地下人行通道、6个排水箱涵等构筑物并下穿交通主干道普瑞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再加上道路大部分雨污水沟槽等必须在汛期施工,湘江水位较高,不得不面对管涌、流沙等多种不可预见的复杂地质情况,更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周期。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望城城投举全集团之力,积极争取区直各部门协同配合,以一抓到底动真格,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狠抓项目质量与进度,接连破解了众多国家级、省级等跨区域、跨行业协调难题。实现了在18个月时间内完成潇湘北路全线通车,比合同工期提前了半年完工。

潇湘北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

2018年年底潇湘北路主线通车,潇湘北路贯通后,一条沿湘江纵贯长沙河西的交通大动脉成型。以湘江为主轴、黄桥大道和芙蓉北大道为两翼的城市开发框架下,望城河西五纵五横的交通主骨架成型,交通引领的融城变化已然显现。

撰稿人:毛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