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建设项目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建设项目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项目航拍图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整治建设的首开项目和区校合作的示范项目,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岳麓街道桃花岭村,北靠桃花岭公交首末站,西临西二环线,东接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等高校,是长沙高端人才就近创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创新高地,项目建设方为长沙含浦科教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规划用地9.87万平方米(148亩),总投资约20.85亿元,项目(一期)工程有8.9万平方米,含5栋建筑,每栋正负零以上6层,1层地下车库。1号栋是创核中心,以总部办公、科研成果展示、学术交流、企业服务为主,面积1.59万平方米;4号栋以科技型企业孵化、总部办公为主,面积4 773.54平方米;5号栋以信息产业转化为主;6号栋以生物医药产业转化为主,面积6 709.33平方米;7号栋以高铁建造和轨道交通产业、军民融合转化为主,面积8 856.92平方米。历时2年时间,截至2018年底,项目已进入建设扫尾阶段。

作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首开项目,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是全市区校合作的范本,也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满足项目城区、景区、园区、校区“四位一体”的发展要求,推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岳麓区、岳麓高新区和中南大学紧密合作,颠覆大学科技园的传统发展模式,探索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新型发展模式,目标是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为省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项目竣工图

为切实保障征拆和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在多方努力和积极协调下,项目用地红线手续顺利办理至长沙含浦科教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名下。根据城市总规和风景区总规,该地块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落实《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要求,衔接岳麓山南片控规提升方案,升华大道红线宽度修改为24米,南向支路红线宽度修改为18米。衔接正在修编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地块建筑高度按24米进行控制。但由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整体控高,报建手续办理过程遇到了极大阻力。为实现控高调整,岳麓区、岳麓高新区全力协调长沙市规划局和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经过不懈努力,已完成24米规划调整。项目容积率为1.62,绿地率35.56%。

设计中标单位为湖大设计院,由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师魏春雨老师设计。为满足岳麓区对项目“西二环靓丽风景线”和中南大学“展现学校学科优势且具有科技元素”的要求,项目建筑风貌选用现代简约、具有工业气息和创新性的体量元素,避免复杂和过多的装饰,在建筑立面上营造高科技的、明净的建筑效果。设计强调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与人的互动组织,采取柔性空间的方式优化了建筑布局与步行体验,为园区活力的激发提供多样的、具有包容性的场所,注入了科技与人文精神。

2018年5月23日,在项目开园活动中项目集中签约。采取融资+施工总承包的建设模式,由湖南建工集团具体承建,湖南亚飞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标为监理单位。项目征地3.72万平方米(55.81亩),涉及岳麓街道桃花岭村3个村组,共计165户拆迁户,湘江新区从财政预算中安排2亿元征拆安置专项资金,明确9.87万平方米(148亩)作为安置用地。2018年以来,项目进入了全速建设阶段,仅用100天时间就实现了1号栋主体封顶,102天完成了4号栋主体封顶,66天完成了6号栋主体封顶,114天完成了5号栋主体封顶,182天完成了7号栋封顶。2018年初,在2017年全市项目建设流动观摩会上,全部在建楼栋主体封顶,1号栋、5号栋完成内部装修,5号栋“新云网”公司入驻办公,充分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基本竣工”的“岳麓速度”。

项目采取政府与高校合作开发的运营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区校共建、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总体原则,岳麓区政府牵手中南大学,共同成立注册资金达3 000万元的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的运营平台公司,全面负责项目招引、产业导入、企业服务等相关工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推,力争实现区校“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目前,公司已对接370多个企业(项目),完成150家科技型企业工商注册,注册资本近12亿元,已完成29家企业的入驻合同签订,新云网等12家企业入驻办公,企业累计缴税近2 000万元。

撰稿人:邓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