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刀河南岸岸线整治及市政工程建设项目
捞刀河南岸岸线整治及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景观部分航拍图(一)
捞刀河,原名捞塘河,是湘江一级支流,全长144千米,流域面积2 540平方千米,有长沙市第二内河之称。2005年,长沙市整修捞刀河河道,裁弯取直,入江口向北移2千米,与龙洲隔水相对。
捞刀河南岸岸线整治及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开福区芙蓉北路、浏阳河街道,西起湘江大道捞刀河大桥,中接芙蓉北路捞刀河桥、防汛码头,东至开福大道捞刀河桥,全长约4.6千米(其中水利标长1.5千米),总建设面积约43万平方米,其中绿化总面积约36.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芙蓉北路下穿、匝道以及京广线下穿,京广线至防汛码头堤防,捞刀河南岸景观设计及滨河北路南侧绿化带四个方面。项目由长沙市开福区发展和改革局以开发改发〔2017〕429号文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政府投资,工程总造价约4.77亿元。
捞刀河南岸岸线整治及市政工程于2017年12月11日开标并正式开工建设,招标人(项目业主)为长沙开福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际由长沙市开福区工务局代为建设,监理单位为湖南友谊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由湖南海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湖南望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分别承建景观、水利、涉铁部分的建设。截至2018年12月30日,该工程水利部分已完成建设并竣工移交;金河路下穿芙蓉路和铁路部分已完成杆线迁移工程拆除和沿线防护桩施工;景观部分B区、D区已基本完工,C区已进场清表;A区已完成技术交底,正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
项目立足城区发展,提出“自然与城市共生,生态与发展并行”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构建生态、休闲、人文的城市滨水风光带为目标,打造开福生态捞刀河新形象。通过借鉴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实施适合项目实际情况的特色性及创造性工作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设计方面紧紧围绕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对“河、岸、湾、城”的重新定义,在进行城市功能板块扩张的同时展开原始自然肌理的蔓延,构建蓝绿交织,路网相连的绿色新城。营造出一个“河岸相织、岸城相伴、湾城相融”的城市生态空间环境,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为城市增添一份生态活力。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休闲与运动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因此项目设计结合用地边界,合理布局各类休闲主题广场,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强调休闲参与的特征,充分体现运动、亲民、互动的特征,让景观充满活力。在景观带中,设置了如亲子花园等互动景观节点。通过2017年以来各大风光带灾后重建的经验,岸线的景观设计定位在自然之美。涉及水利项目宗旨则在于变水害为水利,造福一方百姓。项目定位充分考虑到结合景观之美与植被的生命力,既考虑经济造价,又考虑实施效果。
项目设计融入了对景观园林洪灾后恢复的思考。以自然生态原则作为水系景观生态规划的首要原则,使用对其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尊重物种多样性,保持营养物质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及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设计体现野趣、自然的特点,减少人工的雕琢。大量运用本土树种,打造四季有景的风光带。并在常年水位线下,以芦苇、香蒲、千屈菜、再力花等低维护水生植物塑生态滩涂地,为鸟类、鱼类提供栖息生境,打造自然野趣的美景。
防洪是城市水域岸线整治的首要任务,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捞湖垸防洪封闭圈,保障沿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景观规划设计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游憩安全,规划水域与动线安全措施,在常年水位线下减少建构筑物,充分尊重保障河流的行洪。
在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方面,为纪念捞刀河改道,挖掘捞刀河改道的历史进程,在改道节点附近场地内设置以“捞塘故道”为主题的核心景观文化节点。在场地设计上增添现代元素形成质感反差,布局点缀一些具有城市记忆点的景观小品,构筑特有的城市记忆空间。河源文化广场节点以捞刀河流域为模型设置微地形景观,增加互动,历史与现代景致完美融合。
项目景观提质改造部分规划设计结构为“一核心、两水湾、三分区、多节点”,其中三分区分别为滨水人文记忆区、生态滨水休闲区、滨水休憩文化区,设置了入口形象广场、河源文化广场、林荫儿童活动广场等公共休闲空间,为市民开辟了大空间、高品质的休闲、文化娱乐空间。此次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营造公共休闲空间的同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考虑人的需求,设置了滨水廊架、休闲座凳、绿道、林荫堤路等配套设施供游人使用,增设了多个公共篮球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休闲、运动空间。
风光带采用了丰富的绿化品种,如香樟、石楠、桂花、榉树、晚樱、银杏、朴树、栾树、香柚、碧桃、鸡爪械、杨梅、红枫等,且分区域配植。以滨水人文记忆区为例,此区域重点打造生态湿地景观,以耐水湿小乔木、低维护水生植物、草花植物、禾本植物唤醒土地的记忆,各类多年生草花、各色水生湿地花卉次第绽放,用花的海洋营造生态河岸湿地风貌,打造“落英缤纷、芦花飞扬”景观。特色品种有樱花、芦苇等,落叶乔木有枫香、栾树等,常绿乔木有杜英等,地被有细茎针芒、金鸡菊等。
风光带结合用地边界,合理布局各类休闲主题广场,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强调休闲参与的特征。设计精心打造了入口形象广场、河源文化广场、林荫儿童活动广场,深入挖掘了河源文化,在设计中充分渗透河源文化的重要元素,设计了一批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的建筑小品、主体雕塑,提升了视觉效果和趣味性,大大提升了环境品质,展现了集生态、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城市风光带的精彩风貌。
捞刀河南岸岸线整治及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景观部分航拍图(二)
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水利、铁路以及园林景观等多个方面,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职能部门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开福区委、区政府的高位协调和紧密调度下,各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等相关单位高度配合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充分体现了政府各级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的工匠精神和务实精神。
项目建成后,将更加完善捞刀河南岸的防洪水利功能,加快推进城区路网的通达性,凸显捞刀河南岸风光带的滨水景观优势,大大提升开福区及整个城市的环境品质。
撰稿人:陈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