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所涉及的领域
(一)正确的分类
有人问,幼儿科学教育教些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回答。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非常多,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那么到底有哪些领域呢?这个问题到现在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育专家刘占兰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根据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把幼儿科学教育分为六大领域:常见的动植物(与生物学有关);物体与材料(部分与化学有关);常见的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部分与地理有关);科技产品和环境及其与生活的关系(综合);数学认知。
这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传统自然科学(包括数、理、化、天、地、生)的缩小版,再加上科技产品(家用电器;交通、通讯、农用工具;玩具等)和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相当于综合科学)的内容。这种分类方法与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三大领域“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相比,内容相似,只是知识层次上稍微低一些而已。因为在小学里,数学和科学是分开的,所以在科学里没有数学的内容。实际上,如果把数学也包括进来,也就是浅层次的“传统自然科学”的内容,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二)不妥的分类
有些分类,把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分为五大领域:人体、动植物、生态与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现代科学技术。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妥的,甚至有科学性错误。众所周知,识别物体并根据某一特性对许多物体进行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开始,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分类是有原则的,最重要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分类时必须根据某一个特性进行分类,不能把几个特性混在一起进行分类;二是分成的几个类别之间不能有完全包含的关系。例如,可以根据人的性别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也可以根据人的年龄把人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但是,不能把人分为男人、女人和老年人这三类。因为这样分,把两个特性即性别和年龄混杂在一起了,别人根本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此外,这样的分类中出现了包含的关系,因为老年人中也有男人和女人。
下面来看看把幼儿科学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分为“人体、动植物、生态与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现代科学技术”这五类为什么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的含义极其广泛,包含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两大部分。现代科学主要有现代数学、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和现代思维科学四大类。现代自然科学主要有: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现代生物学、现代地学、现代天文学和宇宙学等。现代物理学中主要有: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等。现代技术主要有:现代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等。如果让幼儿去学这些东西,显然不切实际。因此,把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不恰当的。
其次,自然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自然科学包括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现象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自然科学现象完全包含在现代科学技术之中,它们不是并列的关系,根本不能并列在一起。类似地,生态和环境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两者不能并列在一起。
最后,从生物学上讲,人属于动物(从社会学上讲,人和动物有根本的区别),因此,把人和动植物并列在一起也是不妥的。总之,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妥的,是由于对科学的各领域不了解所导致的。
类似地,有一些分类把幼儿科学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分为:生物与环境、非生物与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现代科学技术、数学这五类。其错误和上述分类差不多,但不妥当的程度甚至更加严重。例如,把沙子放在“非生物和环境”这一类里,这样的分法非常不妥,山水、土壤、沙子、大气层本身就是生物所处的环境的一部分,既然已经有了“生物与环境”,“非生物和环境”就没有必要了。这是不了解“环境”一词的含义所导致的结果。还有,有的分类把玩纸放在现代科学技术一类里,也令人匪夷所思。
要特别指出,现代科技、现代科技常识、现代科技产品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代科技的含义上面已经阐述过,极其广泛。而现代科技常识却仅仅限于简单的常识,不涉及高深的理论,而现代科技产品往往泛指产品的使用,不涉及它的理论或实践过程。因此,如果一定要和现代科技扯上关系,务必要在后面加上“常识”或“产品”二字。
(三)简洁的分类
1.认知分类法
我们可以在刘占兰和周欣的分类基础上适当精简,把幼儿科学教育分成: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包括有生命的动植物和无生命的物体和材料);了解自然现象(包括物理、化学、天气和季节等);科技产品和小制作;数学认知这四个部分。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从最初的识别物体→了解物体之间的联系即自然现象→各种综合现象和科技产品→抽象的数学。这一分类法的缺点是比较笼统,有些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分界线也不明确。
2.部分学者的分类
有学者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包括: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生态与环境、现代科技与制作。这一分类法比较简洁,但仍然存在互相包含的问题,所以,应当把现代科技改成现代科技常识或现代科技产品与制作,这样比较合适,加上数学认知,共五个部分。也有学者则把物理化学现象扩展为物质科学(包括现象和对一些物质材料性质的认识),还把生态和环境扩展为地球和空间科学,当然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实际上和小学的科学教育内容完全一致了,与小学、中学的科学教育可以做到很好衔接。表1-1是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学内容的分类比较。
表1-1 幼儿园、小学、中学科学教学内容的分类比较
注:小学和中学也有一些小制作,但不作为正式的课程教学内容而是兴趣小组的内容。
本书将遵循这个简洁分类方法。由于“物质科学”这四个字涉及的内涵过于宽泛,可以说,它是自然科学的三大任务之一(自然科学的三大任务分别是:物质的结构、生命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涉及物质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问题;而认识物质的内部结构(如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夸克等)已经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实际上,幼儿所能认识的主要还是一些物理化学现象和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属于物理和化学的一小部分。因此,本书没有采用“物质科学”这个概念,而使用“物理化学现象”一词。类似地,“空间科学”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其中一个重点是关于人造飞行器的发射和应用问题。空间科技的定义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通常也称之为航天科技或航天技术。而幼儿是不可能去研究这些东西的,所以叫“地球与天文常识”比起“地球和空间科学”要更确切一些。由于生态和环境是幼儿认识地球的一个重点,所以,本书暂时采用“生态和环境”。这样做,一方面是更加切合实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它和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有一些差别。但是,我们原则上不反对采用“物质科学”一词,而“地球和空间科学”这一说法,总是让人感到有些别扭,不如采用“地球和天文现象”或“地球和天文常识”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