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化学实验(3个)
8.冒泡的水(酸碱反应产生CO2气体)(小班)
(1)准备材料:柠檬酸(或白醋)、小苏打、透明塑料杯、扁吸管。
(2)实验步骤:
①在透明塑料杯里加入1/2的水,在水里加入一些苏打粉,用扁吸管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②在加入苏打粉的水中加入一些柠檬酸。
③观察现象,在水中会出现很多泡泡,同时水的温度会降低。
(3)实验原理:
柠檬酸(酸性物质)和小苏打(碳酸氢钠,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就会产生气泡。
(4)拓展延伸:类似实验——气球鼓起来。
材料准备:塑料瓶、柠檬酸、小苏打、气球。
图6-14 “冒泡的水”实验图
实验步骤:(1)往塑料瓶里倒入约1/2的水。(2)在瓶中加入一半小苏打粉。轻轻摇动,溶解。(3)沿着气球口部倒入一半柠檬酸粉。(4)把装有柠檬酸粉的气球套在瓶口,并注意套紧。(5)把气球竖起来,气球中的柠檬酸粉倒入瓶子中,观察气球变化。
实验原理:小苏打和柠檬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量足够大,充满气球时,气球就会鼓起来。
9.五角硬币金灿灿(中班)
试一试:(教师先拿出一枚黑黑的硬币)小朋友们,你们来帮老师看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五毛钱的硬币)谁有好办法能够把它擦亮?孙悟空告诉我用醋泡一泡它,再擦一擦,硬币就会变亮,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1)实验准备:一枚旧的黑黑的五角硬币,一个纸杯,一瓶白醋。
(2)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硬币放入纸杯中,加入醋使其没过硬币。
第二步:片刻后将硬币取出,用纸巾擦干硬币。
(3)实验现象:会发现硬币变得金灿灿的。
注意:加入的醋一定要没过硬币。小心不要将醋溅出或弄到手上。
(4)探索空间:黑黑的硬币怎么会变得金灿灿的呢?
(5)实验延伸:大家可以将黑黑的一元硬币放在醋里面,看看它可以变新发亮吗?
(6)科学宝典:
五角硬币之所以发黑,是因为硬币表面的镀铜在空气中被氧化,形成黑色的氧化铜。醋中所含的醋酸,可以与氧化铜发生反应除去氧化铜,这样五角硬币就会变亮了。
图6-15 “气球鼓起来”实验图
图6-16 五角硬币对照图[4]
(7)知识拓展:各种硬币的清洗方法。
①金币的清洗方法:金币实际上是不需要清洗的。万一弄脏的话,只需将其放在温肥皂水中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放在两块柔软的布中吸干水分即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摩擦动作,不管是清洗时,还是在吸干水分时,甚至连软布都会在抛光的币面上留下细小的划痕。
②银币的清洗方法:清洗银币的方法首先取决于银币的氧化程度及其成色。在高含银量的银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与在低含银量的银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果高含银量的硬币长期放置在地下,或者遭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其表面会生成很厚的一层氧化物,这时应将硬币在氨水溶液中浸泡1小时(成分:水90%和浓氨水10%)。如果没有氨水溶液,也可以调制碳酸钠溶液(将30克食用纯碱溶解于100克水中)代替。将硬币置于溶液中几个小时,直至氧化物完全溶解。
如果高含银量的银币只是受到轻微氧化,那么最好用氨水溶液加碳酸钠溶液和牙膏调制成糊状来清洗。这种糊状物用手摸起来应该柔软并且没有细小的硬颗粒。方法是用手指或者用柔软的刷子将其轻轻涂在硬币表面,待氧化物溶解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以铜作为中间合金的低含银量银币在严重氧化时会变成绿色。清洗这种硬币,最好用5%的稀硫酸溶液清洗。当绿锈层溶解并退去后,再采用清洗高含银量银币的方法进行清洗。但如果银币表面的氧化物很均匀,就可不必清洗掉。
③黄铜币的清洗方法:时间长了,常常会在铜币的表面留下一层氧化物,这层氧化物根据其产生的环境和年代而表现为棕褐色、深绿色或黑色。如果氧化物均匀而金属未受到锈蚀,那么最好不要清洗。因为均匀的氧化层使铜币具有与其发行年代相称的外表,而且还能使铜币不易再受锈蚀。对于具有均匀氧化层的铜币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在温热的肥皂水中洗净油脂和汗渍。在清洗时不要用力擦洗,以免损坏氧化层。
清洗已氧化的硬币最好使用反应缓慢的溶液(如5%的稀硫酸溶液),它能逐渐洗掉因锈蚀而损坏的硬币表层,并使其完好部分不受损伤。硬币在溶液中浸泡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硬币的表面状态,即氧化程度。氧化层越暗越厚,浸泡的时间就应越长。氧化严重的硬币可以在溶液中浸泡几个昼夜,氧化轻微的硬币则只需浸几个小时。在浸泡过程中还可以用软布在温热的水流中清洗已溶解的氧化物,以便溶液能更好地作用于新暴露出的锈蚀层。清洗时应该记住:要戴上橡胶手套,用镊子夹住硬币在溶液中清洗。
经过清洗以后,硬币的品质能得以提高,但对于清洗后暴露出来的腐蚀凹坑和擦痕应有所心理准备。只有在有了经验以后,才可以作出决定:硬币是否值得清洗、清洗是否会损坏硬币、硬币清洗以后是否会连同氧化物一起将硬币图案的细微部位也洗掉等。
当然,用白醋浸泡也可以去除黑色的氧化物。
④铝币的清洗方法:不能用酸清理硬币上的污垢,醋里有醋酸,可以用来除铜锈,但除铝污不行。铝与酸发生化学反应。一般清理方法涂上牙膏轻轻擦一下即可。
10.找回失去的图画(大班)
试一试:
提前一天让小朋友每人用毛笔蘸取淀粉水溶液画一幅简笔画或写一幅字。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幅作品,现在怎么看不到了呢?不过老师有办法看到每个小朋友的画和字,你们信不信呢?
(1)实验准备:
一支毛笔,一张过滤纸,淀粉、水、碘液若干,一个烧杯,一把小喷壶,一根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
第一步:舀一匙淀粉放入烧杯中,放入少量的水,使玻璃棒搅拌均匀,制成淀粉溶液。
第二步:用毛笔蘸取上述淀粉溶液在滤纸上作画。
第三步:做好的画晾干观察。
第四步:往已经干了的滤纸上喷洒碘液,观察。
(3)现象:用淀粉做好的画晾干后画面消失,而喷碘液后会出现蓝紫色的画。
注意:为保证实验成功,制作淀粉溶液时可以使用温水。此外,可以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用塑料透明杯代替烧杯,碘液千万不要弄到手上和皮肤上。
(4)探索空间:为什么消失了的画面在喷上碘液后会出现紫色的画?
(5)实验延伸: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大米粥制作一幅画,看看这幅画晾干后什么样,如果喷上碘液又会是什么样。(米中有淀粉)
(6)科学宝典: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
(7)知识拓展:淀粉遇碘变蓝的原因。
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
其中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并借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旋状。这时加入碘液,其中碘分子便钻入螺旋当中空隙,并借助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配合物。这种配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纳米),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简单一点,就是碘和淀粉混合后,能吸收除了蓝光之外的其他所有光,因为只反射蓝光,所以看起来是蓝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