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符合科学,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不违背科学事实。这里所指的科学性不仅指幼儿获得的知识本身的科学性,还包括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科学的。科学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是由科学本身的特点以及科学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只有做到了科学性,才能使儿童学会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发挥科学教育应有的作用。
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浅显的,符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是幼儿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形成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能够掌握探究事物的科学方法和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幼儿受其知识经验以及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难以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规律,因此,科学教育所选的内容必须是幼儿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我们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的、又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并将科学知识寓于简单、直观的现象之中,将科学性与启蒙性相结合,在保证内容准确无误的基础上注重对幼儿科学启蒙作用。不要把小学的科学内容随意前移至幼儿园,或者用机械的、抽象的方式来让幼儿学习科学内容,这些都不符合科学性和启蒙性的原则,当然也就必然完成不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广泛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尽量涉及多个方面,目的是通过科学教育,使幼儿能获得较为广泛的科学知识、丰富的科学探究的体验。幼儿生活的世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包含的现象是多样的,有动植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科技产品的使用等,这些都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都能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继续探索活动。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就应该考虑到这种多样性,使幼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认识和探究周围的世界,积累丰富的科学经验,从小培养广泛的科学兴趣。
代表性是指所选择的内容能反映出科学某个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科学本身包含的范围非常宽泛,涉及的面非常广,而幼儿的学习时间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应该选择每个科学领域内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物和现象让幼儿学习和探究。
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到广泛性,可以在幼儿广泛的日常生活中进行选择。随着幼儿年龄增长,生活的接触面越来越广,生活中遇到的现象都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很好的素材,这些素材既是幼儿熟悉的,又是幼儿感兴趣的,因此,可以在幼儿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中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另外,也可以按照学科知识进行选择。自然科学发展到现在,每个学科、每个领域的知识已自成体系。可以从众多的学科或领域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衡量内容代表性的标准是考察幼儿通过这一内容学习能否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他们学习类似内容做好铺垫。在考虑内容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同时,要兼顾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在选择内容时,不能因为教师的喜好,过多地强调某个学科或领域,而忽视其他学科或领域内的科学知识,这势必造成幼儿认识的片面化和狭隘化,不利于后续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三)地域性和季节性
地域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时要考虑地方特色,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大家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山区与平原,各地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时,要因地制宜,把具有本地特色甚至本园特色的、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幼儿园课程中的固定内容可以灵活取舍。
季节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的气候变化很大,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是地域性的表现。但即使是同一个地方,一年之中气候的变化也很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各种动植物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时,要因时制宜,遵循季节性的原则,这既能加强幼儿对季节的认识,又能帮助幼儿理解周围事物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灵活选用,不要一味按照现成课程按部就班,要善于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教育资源。一方面,这些内容是幼儿最为熟悉的、符合幼儿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同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的顺序,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从身边事物逐步扩展到更大范围。当然,较远的、不常见的、但具有认识意义的典型事物和现象也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但在内容的编排上应该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即先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现象和事物,再认识较远的、不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了让幼儿能够切身感受到周围大自然季节的变化,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尽量与季节保持一致,突出季节性。
(四)时代性和民族性
时代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时,要与时俱进,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科学知识。现代社会早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信息量猛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儿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和感受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重要作用。
民族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时,要有意识地选择部分中国的传统科学文化,以弘扬民族优秀的科技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科学发明创造曾经为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四大发明。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除了幼儿科学教育本身的价值,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民族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
在根据时代性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时要注意从幼儿生活中、身边熟悉的事物和现象里精心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与生活联系不断加强,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为了提高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能切身感受到的科技产品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如在“神奇的指纹”的教学时,可以把“指纹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激发幼儿对指纹神奇特性的理解,以及体会指纹的重要用途。对重要科技成果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介绍,一方面积累科学技术的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幼儿了解科技发展的昨天和今天,激发他们进行创造的欲望,开创新科技的明天。在内容选择时,注重选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科技成果,如丝绸这一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产品,围绕“丝绸”主题可以让幼儿观察丝绸的特性,观察蚕的生长、吐丝、结茧到经过加工制作成丝绸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