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苏联著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对世界心理学和教育学产生重要影响。他理论中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论述以及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观点对幼儿科学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维果斯基十分重视社会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是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要思考为幼儿创设一个多元的、积极的文化系统,一个有利于儿童与同伴交往、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同伴交往和师幼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一个积极的、良好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利于为幼儿学习科学创造安全的、自由的、舒畅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
(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醒教师不应该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儿童仍处于形成中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该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环境,提供能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向前推进的活动材料。
维果斯基对儿童的游戏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源泉,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越他的实际年龄和日常行为表现。事实上,在游戏中,儿童的言语、符号活动作为中介都可以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要将游戏的教学方式引入进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三)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
维果斯基对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日常概念”是幼儿在吸取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内容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它的发展是由下而上的,从较简单的和低级的特性到高级的特性;而“科学概念”的发展则是由上而下的,从较复杂和高级的特性到比较简单的和低级的特性,它较为抽象。两者的形成过程正好相反,但在内部也有深刻的联系。一方面,日常概念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概念,它是通过科学概念向上生长发展的;另一方面,科学概念也要依赖于日常概念的发展,为其进一步向下发展开拓道路。
维果斯基鼓励儿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他认为,学习应该融入到对日常问题的解决中,鼓励儿童在解决问题中探索,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他们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要提供丰富多彩的、富有探究价值的教育环境,激发儿童的活动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开展实验,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者。